家鄉(xiāng)的冰燈
“黑夜有炎涼,冰燈吐焰長。照來消熱念,鑿處漏寒光”。我媽媽的家鄉(xiāng)在哈爾濱,是聞名中外的“冰城”,幾乎每年的冬天我都會回哈爾濱看冰雪,這里的冬天十分漫長,從而出現(xiàn)了許多與眾不同的民俗,其中一個就是在春節(jié)臨近時做冰燈。
冰燈,這種北方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在我國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據(jù)說最開始的冰燈是松花江上的漁民在冬季捕魚時用來照明的一種工具,這樣的冰燈罩擋住了凜冽的寒風(fēng),黑夜里便有了不滅的燈盞。后來在過年時,孩子們做好冰燈或提著去放鞭炮,或放在家門口祈福迎年,逐漸變成了春節(jié)時東北百姓用來娛樂和增添節(jié)日氣氛的道具。人們也開始把做好的冰燈放到一起觀賞,而這民間活動逐漸演變成了全世界的四大冰雪節(jié)之一,聞名中外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每年更是以不同主題的冰雪冰雕作品,更吸引著國內(nèi)外眾多的游客紛至沓來。
每年臨近春節(jié)時,天氣就越來越寒冷,又一場大雪后,城市被白雪覆蓋,遠看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像是披上了一層潔白的衣裳。隨著溫度在逐漸下降,而我卻越來越開心,因為我知道又到了一年中能做冰燈的時候了!
有一天白天已經(jīng)特別冷了,臨近晚上的時候,我興奮地找了一個上大下小的水桶,和外公一起將它灌滿水后,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氣溫下放置了一個晚上。到了早上,桶中水的上方和外圍都結(jié)了大約兩厘米厚的冰時,趁著桶中間的水還沒有全部被冰凍上,在上方的冰面上鑿出一個小洞,用沾著熱水的毛巾擦拭桶外側(cè),把冰桶從桶中抽出來,此時已經(jīng)可以清楚地看到冰燈大概的樣子了。再找一片小木板,小心翼翼地釘上一根釘子,丁尖兒朝上凍,凍在冰燈底部,并在釘尖上插上一根蠟燭。我找來一些彩紙,剪了些五角星和梅花的圖案,貼在了冰燈的四周。最后點燃冰燈內(nèi)的蠟燭,隨著火苗的出現(xiàn),冰燈被照得晶瑩剔透,冰上的紋路清晰可見,閃爍著明亮的光芒,每次都讓我看的入迷。
做冰燈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特色習(xí)俗。在它身上,我不僅看到了人們在春節(jié)中,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希望,也看到了北方先民們的智慧,正如這冰燈一樣,光明而有活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