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帶給我的思考
落日西斜,漸漸消失在天邊,社區中心廣場并沒有因夜幕降臨而沉寂。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廣場上那透明的玻璃燈,描繪著碎花的紙燈,大紅色的彩燈,在長長的紅繩線下掛了一排又一排。每一盞燈的下方,都用紅絲線系著一張寫著謎語的小紙條。“走,去猜燈謎!”我招呼身邊的同伴。
看著大紅燈籠下前前后后的人影,我不由得躍躍欲試。我踮起腳尖看那紙條,輕聲地讀了出來:“觀不見有鳥飛來……打一種動物?”我一頭霧水,“什么?鳥?動物?”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一旁的同伴求助,“嗯?觀不見……鳥飛來……”同伴瞧了一會兒,也沒看出個所以然。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老爺爺來了。“老爺爺,這個是什么啊?”我們齊聲問道。“你們看,‘觀’字的繁體去掉一個‘見’,再加上一個‘鳥’,不就是‘鶴’字嗎?”我們恍然大悟,繼續往下猜,冥思苦想中不斷傳來歡聲笑語。“你看這個,年終歲尾,不缺魚米,打一個字。”我用手比劃著,“是魚鱗的‘鱗’吧!”同伴自信滿滿地答道。“沒錯!”他拍手大笑起來。
在花燈與謎語中體會一脈相承的習俗,吮吸著中國的文化氣息,我們興致勃勃地買了一個最傳統的紅燈籠提在手上。天氣因熱鬧的節日氣氛而變得暖意融融,凝視著遠處澄澈的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滿月,我興致滿滿,不由得脫口而出:“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同行的好友立馬接了下半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吸溜著一個個熱騰騰的湯圓,紅豆沙、花生餡汩汩往外流,格外香甜……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用最傳統的方式過最傳統的節日。其實,元宵節猜燈謎只是那浩翰無垠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渺小顆粒,它向我們傳承著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濡養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情操。這些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在提醒我們“莫失莫忘”——莫失傳統,莫忘傳承,讓它們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想,元宵節帶給我的思考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