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說話的方式,作為家長,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輕易打斷和否定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有力的支持者。
現代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已經讓許多家長失去了耐心,他們沒有時間,也不再有精力靜下心來仔細聽孩子的心聲。作為現在獨生子女一代,本來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就比較嚴重,他們很少從同學和朋友那里得到安慰和中肯的意見,他們真正可以吐口水就只有自己的父母了。
在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中,學會傾聽孩子講話是最基本的要求。孩子僅僅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是不夠的,家長還要傾聽的態度,這要比傾聽的技巧更為重要。有效的傾聽需要我們對傾聽保持積極、接納的態度,并靈活運用鼓勵、詢問、探究的技巧,這樣才能使溝通發揮更大的效力。
我們在傾聽時首先要專注,在傾聽孩子講話的過程中,盡量不要為其他的事情分心,暫時把手里的活停下來,要用眼睛注視著孩子,不要顯示出心不在焉的樣子,家長的專注會換來孩子更多的傾訴。
我們要一邊傾聽一邊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一言不發的很可能被孩子理解成根本沒注意他在說什么,所以,在傾聽的過程中,要適當用一些簡短的語言來表達你在認真地聽,或者談話的內容已經了解。
傾聽時要適當的復述和釋義,復述是指在聽孩子講完一個話題之后,引用他的話來做復述性地回答。同時,傾聽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孩子的思想是幼稚的,所以他們的話語難免會有一些內容或是觀點讓家長認同和接受,還可能會在某些語言上冒犯家長,這個時候,保持冷靜的態度是家長必須要做到的,如果家長立即辯解和反駁,那么就會讓孩子失去說話的勇氣。
學會傾聽是表示關懷的一種方式,可以使親子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并建立深厚的友誼;學會傾聽也是了解誒孩子想法的有效途徑,所以,家長有必要定期抽出時間來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當孩子對你的信任感越來越時,他就會袒露出更真實的內心世界,使親子間的溝通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每位家長要認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曾經認真聆聽過孩子的傾訴,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是否尊重孩子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是否尊重過他們的獨特的生命感受,只有做到了這些,才是一合格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