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為了網孩子快樂成才,父母要減輕一些負擔和壓力,丟掉補償心理和虛榮心。
父母把孩子當成實現某種未能完成心愿的唯一載體,這就是家長們的補償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孩子順從,但從此會變得毫無創造力,二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其次,家長的眼光多少有點不正常,總喜歡拿其他孩子的長處和自己的孩子的短處做比較,并因此責怪孩子,這樣難免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和煩惱,還會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如果能夠丟掉這種心理,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孩子也會在這種肯定和贊賞中獲得更大的進步。
許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與自己的面子掛鉤,孩子成績好就覺的有光彩,反之就覺得丟臉,這就是虛榮心在作怪。其實,家長要認清一個道理:孩子就是孩子,家長就是家長,家長不要用自己的面子問題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所以,只要虛榮心丟掉了,才會有一顆平常心,進而與孩子成為朋友,陪孩子走過一程又一程。
外面的社會紛繁復雜,而孩子又天性好動,愛冒險,家長最擔心的是他們接觸社會時沾染的一些不良習慣,甚至走上歧途,家長們對此要采取過度保護措施,放學時必須按時回家,課外活動盡量不要參加,選擇同學和朋友也要經過家長的嚴格要求,這樣不僅會造成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欠缺,也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責任感。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呵護孩子獨特的個性,讓孩子快樂地成為自己,擁有正常的童年,這些都是家長應該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