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為孩子一些古怪的行為感到莫名其妙,其實,孩子每一個“古怪”的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也可能是呼喚父母的關注得到幫助更好地宣泄。
這個時候,父母的傾聽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注和支持。父母要重視傾聽孩子的心聲,有些甚至是我們容易忽視的東西。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人,他每時每刻都有可能遇到困難,隨時隨地遇到迷茫費解的問題,并且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干擾,一會兒哭得傷心欲絕,一會兒笑得燦爛。父母這個時候,應該明白,傾聽孩子的目的,不是看孩子說的東西對與錯,而是用傾聽的動作來給孩子支持和理解,通過傾聽的動作,來表達自己都孩子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孤單,父母永遠是他們心靈的歸宿。
傾聽孩子的訴說,充分尊重孩子說話的權利,并不是放縱孩子,而是一種家教藝術。只有傾聽,父母才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才能對癥下藥,從而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而孩子有了傾訴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克服自卑感,從而以自信的步伐邁向成功。
父母要用正確的姿態傾聽,父母要想該百年孩子不聽話等逆反心理,就必須讓自己擺脫傳統的教子觀念, 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去對待孩子,而是用平等、真誠的態度去和孩子溝通。這樣的話,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讓孩子由“不聽話”變為“聽話”,因此,父母在傾聽孩子說話時,要做好姿態。首先是“停”,手了心理的“停”,也就是說父母要暫時放下正在做和正在想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其次是“看”,也就是會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和語氣,手勢和以及其他動作等非語言信息。最后是“聽”,即專心傾聽孩子說什么,同樣以簡短的語句,如“你覺得老師不公平嗎?”等語句進行說明,也許孩子的行為確實有不對的地方,但父母千萬不要急于批評。待孩子說完之后,父母可以好好和孩子溝通,然后再慢慢引導孩子思考一些問題。
我們要都對孩子表現出傾聽的興趣,當孩子想我們傾訴時,父母要認真傾聽,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做父母的關心孩子,不應只是關心孩子的冷暖,吃住,學習,還有關心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對孩子所講的事情要表示出興趣,孩子永遠都會和父母快樂地交流下去。因此,當孩子對我們說的某件事感興趣時,父母一定要表示興趣,認真地聽,并把認真的態度傳達給孩子。如果我們總是沉著臉,一言不發,衣服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讓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孩子也會養成對什么事情都不關心的樣子。
父母再忙,也要聽孩子說。在孩子的內心深處,他們是希望和父母做朋友的,孩子有了高興的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告訴父母,與父母分享,如果有煩惱的事情,也很想得到父母的開導和幫助。但是大多數父母都沒有好好和孩子交流的習慣,在這種觀念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越來越深。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每天抽一點時間,哪怕是十分鐘,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父母可以在做飯的時候,讓孩子一邊擇菜,一邊與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睡覺前十分鐘,聽孩子嘮叨下雨同學之間的關系……聽孩子說,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好的途徑,也是做媽媽的責任,因此父母英愛給予足夠的重視。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當他們在講述自己奇怪的想法是,父母千萬不要打斷孩子的說話,隨意打斷孩子的講話,不僅是不尊重的表現,更有可能關閉心靈的大門,從而拒絕和大人溝通。
父母要善于傾聽孩子的委屈,當孩子跟父母傾訴自己的委屈時,父母要認真地聽孩子講述事情的整個過程,也許孩子只是想找一個傾訴者,他們傾訴完,心里就舒服多了,也許用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忘記這些委屈。這時,父母需要的僅僅是傾聽罷了。
這時候,孩子也需要安慰,聽孩子傾訴完自己的委屈后,父母不要做任何判斷,先直接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就行,這樣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找到了心里依托,會很相信我們的。
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關鍵時刻開導孩子,從而我相信孩子也不會再感到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