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部分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效率很低,家長也很頭疼。所以,針對這種類型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有一定的原則性。
其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慢性子的,他們的磨蹭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是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
其次,是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缺乏自信心,這往往也會影響他們做事的效率,如果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自信心,這往往也會影響他們做事的效率。
所以家長要善于啟發孩子的競爭心理,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孩子們還沒有接觸社會的經歷,他們感受不到緊張氣息。但是,總有一天孩子要長大,一個人做事沒有效率就無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因此,從小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競爭意識很有必要的。
有時候,我們適當增加些生活的緊張氣息,不但能夠使孩子養成做事將效率的好習慣,而且對孩子日后的成長和獨立精神形成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做事磨蹭有什么后果,這樣孩子自然會加快自己做事的速度了。家長有時候反話正說,也會起到不錯的效果。孩子很重視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表揚、鼓勵總是能打動和激勵孩子,從而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如果孩子做事效率不高,父母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教會孩子利用統籌方法來安排做事的順序,進而節省時間,提高做事的效率。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馬虎虎,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節省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