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家長。其實,媽媽與孩子溝通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只要媽媽用心,一個小小的溝通細節(jié)會讓孩子徹底改變。
首先,不要忽視小紙條的作用。一些媽媽很不善于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孩子到了十幾歲,媽媽就更不容易和他們面對面進行交流了。這時,父母可以通過紙條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在寫紙條的時候,既是對孩子的表揚,也可以對孩子畸形批評教育,有理有節(jié)的書面文字,所以,媽媽不要小看這些紙條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引導(dǎo)孩子按照媽媽的做法去做。
其次,父母可以通過信件來表達對孩子的愛。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有一肚子的話要對孩子講,卻不知道應(yīng)該從什么地方講起,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更不知道該不該對孩子講,怎么對孩子說。如當(dāng)孩子與媽媽發(fā)生矛盾時,很多做媽媽的都不習(xí)慣向孩子做表面的屈服,放不下面子與孩子平等交流,那么,寫信是一個好辦法。媽媽可以在信中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性。
我們還可以通過日記來教育孩子,用信件和孩子交流,往往是用對話的語氣來表達,而日記則可以客觀地描述事情和自己的心情。因此,與信件相比,日記的敘述語氣更加客觀一些。當(dāng)孩子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時,會更加冷靜地反思自己,從而認真考慮父母的意見的。當(dāng)媽媽客觀地描敘孩子的問題時,孩子也會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溝通是理性的,有效的,能真正解決問題。
父母可以用短信表達對孩子的真情。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xué)習(xí),如果父母采用了發(fā)信息的方式,把自己的鼓勵傳遞給孩子,這樣,盡管孩子在離家很遠的學(xué)校,但是仍然能夠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有時候,父母也可以用網(wǎng)絡(luò)聊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只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孩子是很樂意和父母溝通的,一般來說,六至十三歲之間的孩子,正在開始發(fā)展社交能力,這時,父母不妨與孩子多聊些其他的同學(xué)、朋友等。有時候,QQ語言能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