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孩子喜歡學習,就要讓學習變得輕松快樂。讓孩子認為“學習就能被表揚”或“媽媽讓我學習是因為愛我”。
有幸福童年的孩子,入學后也能更快地適應學校生活,而且會表現充分的自信。有自信的孩子更喜歡學習。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每件事還做得不好就入學的話,很容易導致他的成長速度降低。父母要在孩子開始學習讀書寫字時,讓他們感受自己有價值的。為此,為孩子準備好的學習環境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一入學,就能人都所有的字。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必然導致學習速度的差異。但是如果孩子入學時一個字也不認識,就很可能失去信心,卡是厭惡自己,從而給學習造成障礙。
因此,父母應該為孩子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不要為了讓孩子學習就用語言來嚇唬他,或與其他孩子做比較,而最好是給孩子發現自我的機會。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可以慢慢樹立自我觀念。
有一些父母早早地就計劃孩子該上哪所學校,想法設法地讓孩子進名校。當然,這并不是算是家長的錯。但是要注意的是家長的態度。望子成龍的家長,常常會因為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而過分訓斥孩子。一到學習的時間,這些父母就開始大聲嚷嚷著訓斥孩子,使怒火完全和學習合為一體。結果,孩子只牢記了“學習就是痛苦”,當然不可能甘心情愿地認真學習了。
如果想讓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情感,不管在家還是學校,父母都要給孩子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此時,父母和老師同時肩負著幫孩子找到安全感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說,讓孩子在自由自在的環境里,明白家庭和學校也是有規定、有制度的。在規定和制度的過程中,如果能讓孩子一起參與就會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