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盡早自立相比,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學到更多的“必備知識“,也就是說,相對于孩子更快地具備自理能力,不如讓孩子在父母的照顧下學習更多的事情。人類接受父母照料的時間比一般動物要長得多,所以與之相對應地,一個人要完全自立也需要經歷一個較漫長的過程。
換句話說,孩子的依存性是孩子從父母那里學到知識,價值以及理想的依靠之一。就像孩子要在父母的指導下,學習怎樣刷牙、過馬路是一樣的道理,孩子還要學習如何化解與朋友之間的矛盾,如何在長輩面前更有禮貌等可能影響性格的重要內容。如果人類從出生開始,就要獨立面對所有的一切生活,我們甚至都無法想象進步的速度會有多么慢,成長需要多長時間。因此,用心傾聽那些愛哭鬧的孩子講話,也許問題會迎刃而解的。
當然,父母也可以會覺得對不講理、一味玩賴的孩子,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無濟于事的時候。這時需要父母明確兩個目標。一是讓孩子認識現實,并借此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這對孩子性格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輔導作用;另一方面是讓孩子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這是一種對付消極情緒的好方法。請注意,不要讓孩子用“行動”,而是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有效地幫助孩子更客觀地審視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