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觸,聽話早熟的孩子從小就會受到父母的肯定和稱贊。但是,如果認為這樣的孩子才是好學生的話,就等于進入了誤區(qū)。父母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什么讓孩子壓抑了自己的愿望,從而聽從父母的要求呢?又是什么讓孩子放棄了他們那個年齡本應該有的無拘無束的生活呢。
孩子這種不得已的表現(xiàn)跟父母的教導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方面,那些聽話早熟的孩子覺得,一旦自己不聽話就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保護,從而陷入不安。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生存能力,所以不依靠父母是不行的。他們很難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思考這些問題,過分的溺愛孩子的父母很容易促成孩子的這種想法。
另一方面,早熟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依靠和保護自己的人,不得不放棄自己“孩子”的身份,而借著大人的定位生存下去。這種情況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遠遠高于孩子的能力或過分要求孩子獨立且優(yōu)秀的時候,因為會造成孩子自覺無法依靠父母而顯得早熟。
這樣的孩子雖然被公認為是懂事聽話的孩子,但實際上他們很難按照自己的意志制定自己準確定位,成人以后只會感覺到空虛和無力,還有對整個世界的不安全感。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順從孩子,我們要的是讓孩子有適應能力的孩子。他們無論何時都應該清楚自己想要的事物和目標奮斗就行了。這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助,最終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