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是一門藝術,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父母教育孩子的藝術要在實踐中發現和摸索,在我們的周圍,通常發現有些父母在開發孩子智力的問題上下了很多功夫,購買大量的課外書籍和輔導材料,甚至聘請家教,還送孩子上各類輔導班,把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中。
父母們看重的也只是孩子的排名和成績,對孩子的學習標準很高,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少甚至沒有,這種教育導致的后果是,孩子智力發育良好,但卻自私自利,目空一切,缺乏自信心和責任感,從而嚴重影響到孩子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這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我們要讓孩子成為自己,發揮孩子自己的個性,特長和潛力,做一對社會有用的人,并讓孩子享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快樂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一樣需要成長,而且,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發展和動力。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才,但是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來,自身也應該是優秀的,至少在品德方面應該如此,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才有可能成才。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自私心理都比較強,其實否是父母嬌慣出來的,我們不要在物質上過多的滿足孩子看,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學會為他人著想,這樣孩子才會更大的成功的可能。
父母有時候的言談舉止,會時時刻刻被孩子所模仿,父母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都會影響著孩子的品格,像自信、勇敢、獨立、堅強等,這些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能決定一個凡人的成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所以更應該身體力行。如果父母做的不好,又怎能要求孩子做好呢?所以,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同時,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了解孩子身心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和孩子建立和諧關系,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