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父母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夠理想而嘮叨,甚至是訓斥孩子,即使家長出發點和用意的是好的,但最終還是會招來孩子對家長的反感和逆反心理,而且因為家長對孩子沒有信心,而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缺乏勇氣,甚至出現厭學的情緒。
我想,每一個家長要做的是,始終要對孩子抱有信心,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好,這固然是家長和老師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在努力過程中成績還不夠好的話,這對家長來說,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也許,我們的孩子不夠聰明,但并不代表孩子將來沒有出息,有很多孩子在學校里成績優異的孩子,進入社會后并不怎么出色。在社會上工作的人并不是智商很高的人,但因為他們有責任感,擁有對失敗的勇氣和堅強的意志,他們比智商高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父母不要輕易說自己的孩子不聰明,對孩子失去信心。
在我們評價孩子的時候,學習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成為評價孩子的標準。因此,不要對孩子過于苛責,更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孩子學習成就不好,這是孩子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家長這是還要對孩子苛責,失去信心,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甚至是逆反的情緒,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作為家長,不能只在口頭上對孩子有信心,更要表現在行動上,尤其是對于那些孩子成就不夠理想的。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績上不去,多次遭遇挫折,其實他們的心里是非常壓抑的,這個時候父母尅多說幾句肯定的話,以減輕孩子的心理的負擔,讓孩子更加自信地迎接生活中的苦難和挑戰,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怪孩子,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還會讓孩子的學習情緒和心理處于一個不好的境地,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的降低。
家長要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管自己的孩子成績好還是差的時候,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一個輕松、平和的環境中學習,我相信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