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作為家長,我們每天都是和孩子在朝夕相處,但是究竟我們了解孩子多少呢?這是一個很難說的話題,現在很多家長不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敬畏,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孩子和父母就很難溝通,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做父母的應當多和孩子親近,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這樣才能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自己,也便于父母和孩子順利的溝通。
和孩子親近的機會有很多,我們可以培養還孩子的共同愛好來達到溝通的目的,比如有時間的話,父母可以和孩子在一起聽聽音樂,下班后,有時間可以和孩子聊聊天說說笑笑,共同享受父母之間的那份快樂,讓孩子敢于去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作為父母的只有被孩子認為是最親的人時候,孩子才會愿意毫無顧忌地向他們敞開胸懷交流。然而,現在很多父母都把與孩子的交流的任務交給一些其他的機器,讓孩子去面對那些冰冷的,沒有各種生命和溫度的機器,這樣的話,孩子又怎么能可能很好地和家長進行交流呢?
要想讓孩子很好地和家長進行交流,首先父母要以一種信任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不管是和孩子聊天還是和孩子游戲的時候,都要以信任親切的目光看看他們,因為這樣眼光本身就是一種交流。我們要想讓孩子大膽開口地表達,關鍵在于父母的鼓勵和激勵。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善于用一些對話或者問話引出孩子真實的想法和觀念。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在和孩子交流時,表現得像是在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沒有交流,沒用命令,希望孩子老老實實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不容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家長要善于耐心地讓孩子把話說完,其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作為父母,就應該用鼓勵和說理來代替平常的責罵,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話可以說,同時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應當從平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真正讓孩子愿意和家長說話,讓家長很好地走進父母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