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人類一個永恒的主題,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要求孩子對父母有孝心,關心他人,對弱者要富有同情心,對社會要有責任感,一個人從小要懂得關心父母,愛護他人的孩子,長大后也一定是一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也能關心周圍的一切。因為有了愛心,人和人之間才會充滿友好,善良、禮讓,合作,因為有了愛心,人和自然,人和社會,才會和諧進步。
對于孩子而言,我們不但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被愛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只有讓孩子在愛的雙重環境下,我們的孩子才有可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長期受到父母的重視和寵愛,導致大多數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獲取,不懂給予的心理傾向。
父母在生活中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樣有助于孩子在實踐中塑造愛心,帶著孩子去看望病人,給孩子同情和幫助,來感染孩子的心靈。孩子的愛心是可以通過自然的模仿和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愛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傳播者。
在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時候,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起到示范作用,在家庭氛圍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很多時候,孩子學會有愛心并不是受任何人的命令,而是平??丛谘劾?,記在心里的結果。父母和祖父母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讓孩子置身于一種和睦、融洽的氛圍中,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也會讓孩子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
生活中有許多瑣碎的小事,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卻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家長應該抓住契機,從一點一滴做起,耐心地,不失時機地教育孩子要有愛心,激發孩子有愛的情感。在生活中,父母的行為是一面鏡子,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榜樣,孩子在耳濡目染和日久天長中養成自己的行為習慣。
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是稚嫩的,是純潔的,它不需要任何東西去雕飾,同時也是讓人感到的,當孩子心中的愛開始萌芽時,做家長的應該支持,家長在給予孩子愛的同時,也要不失時機的對她們進行愛心教育,努力讓孩子的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展,從而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所以,對于孩子而言,愛心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時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