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我們的孩子能夠有了獨立表達自己觀念和看法時候,父母就要開始為自己的女兒安排演講的機會,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其實,孩子對語言的表達能力是比較敏感的,等孩子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只要一坐到飯桌前,或者大人圍坐在一起進行閑談時,孩子都會進行自己的演講,講她和小朋友的故事,講孩子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是把她講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給大人聽,這些都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家長,千萬別板著面孔去制止孩子,這樣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任何一句不當的話,都有可能讓孩子變得不愿意聽大人把故事講下去。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可以以下幾個方面去提高孩子的演講能力,首先,我們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正式的演講的機會,父母要將這種自發的飯桌演講發展為有目的的培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自覺行為,比如組織家庭演講、等不同形式,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和思維記憶能力,一些正式的演講的氛圍可以對于孩子的提高是有非常有益的,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完成演講稿,正式演講的好壞,要幫助孩子完成演講稿的寫法,可以對孩子的演講題目進行規定,但不要限定過多過死,父母可以通過錄音機把孩子所講的過程記錄下來,再放給孩子聽,讓孩子學會自己審視自己。
第三,對演講的過程進行指導,告訴孩子演講稿要口語化,演講就是一和觀眾溝通的過程,所以語言一定要通俗、流暢、符合聽眾的聽覺習慣,句子一定要短,讀起來要朗朗上口,既要方便記憶,同時要讓語言有氣勢,有力量,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其次,演講的語氣和語調要有變化,語速要適中,我們要告訴孩子,一個優秀的演講家能夠抓住聽眾的心,并讓聽眾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因此,我們要用自己的熱情來調動觀眾的情緒,讓孩子受到感染,得到很好的啟迪作用,在演講的過程中,不妨加一些身體語言。很多時候,孩子的演講是不夠自信的,這種心態會影響到整個表演的過程,我們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這個是很重要的過程。培養自信是需要高一過程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講的不會那么流暢,但是父母一定要耐心細致的誘導、鼓勵、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演講氣氛,糾正孩子的演講錯誤一定要在演講結束之后,不要中途打斷孩子的演講,哪怕孩子的演講是很不成功很隨意的演講,我們也要給孩子足夠的自信心,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時,父母一定要用鼓勵、贊揚和賞識的詞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優點之處,激發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平時只要又機會,就要讓孩子親身去做和體會,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鍛煉機會,所以,我們要在這些方面好好引導自己的孩子,去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