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在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習慣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秩序,父母在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總要有人當家長,來管理這個家庭,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應當在父母的指導下幫助生活、學習。現在,不少家庭中,孩子還是小太陽,家長整天圍著孩子轉,更談不上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了。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系,知道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
其次,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么掙來的,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從心底去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雜技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愛的機會。在不少的家庭中,愛只是父母對子怒的單向付出,而不能實現愛的雙向交流,孩子只有把父母的愛轉化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才算在孩子心中生根萌芽,開花結果。我們要從小事開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孝順并不需要什么驚天動地,它都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微小事中。
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到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所以,父母要盡量多抽時間愛你帶上孩子去看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盡一份子女應該盡的義務,給孩子經常講一些孝敬的寓言故事,以此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孝敬父母我們是要好好培養的,這也是孩子思想的一個重要品質,作為家長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