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不應該上學前班?這是每一個家長都關心的問題,學前班發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經變成正常教育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多余的東西。
值得我們深層思考的是,為什么這種現象不會在市場上消失呢?這說明它有它存在的基礎,這個基礎是,學校愿意開學前班,家長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學前班去。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學前班,絕大多數是出于跟風和盲目,一是誤認為學前教育有著承上啟下的功能。二是出于對孩子未來學習的成績的考慮,認為上學前班是為了打好基礎。
學前班作為教育的邊沿班級,學校在分配師資的時候,也不會把優秀的老師分配到學前班進行教學,也有一些學校從外面聘一些退休的教師進行教學,大多數人對學齡教育沒有更多的研究。現在意義上的學前班并不是教學意義上的“學前班”,它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縮寫本。從上課的形式來看,孩子們都有一張自己固定的課桌椅,有了上下課,有了作業;從內容上看,學習的都是一些拼音、寫字和英語單詞等。
學前班那種死記硬背毫無創造性的學習,即使放到小學高年級那里,也夠僵硬的,更何況放到學前兒童身上。學前班沒有上課,有作業、有紀律,卻沒有智力活動。
這種教學是讓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孩子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很多人認為學前班多少能學點東西,這種想法包含著當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理念性的錯誤,就是蔑視兒童的玩耍權,把玩耍當作無價值的,認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無,認為學知識是有價值的。凡是持有這種思想的家長不知道,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智力成長不是書桌前進行的,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只能讓孩子變成平庸無才。反對學前班,實際是反對不科學的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學前教育還給孩子。在家長是否讓孩子上學前辦要看孩子的具體情況,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否則的話,就會束縛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