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個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體現在這個人能夠自由。有選擇地支配自己的行為,這種自由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童年時期對自由支配的時間的體驗。
對還在自由支配的時間,父母不能干涉和束縛,孩子干什么,由孩子自己去決定,獨處也好,靜思也好,表面看來,時間好像浪費掉了,其實不然。
自由支配時間是發酵、醞釀的過程,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首要條件,可以奠定孩子快樂人生的基礎,是無用之大用。因此,父母要轉變觀念,給孩子足夠的只有支配時間,幫助孩子更有效地利用時間,發現生活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能夠更健康自然地成長。
我們給孩子留出一點可以讓孩子支配的時間,一些父母總怕孩子的時間空下來,當孩子作業做完時,父母馬上給孩子安排其他的事情,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沒有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幾乎成了一個機器人,在父母的緊張安排下失去自我,以至于越來越懶散,麻木和消極。
有的父母總是埋怨孩子寫作業太磨蹭,邊寫邊玩,卻不知道這些壞習慣可能正是給自己孩子養成的。因為父母經常無限地給孩子施加壓力,使孩子沒有玩的時間,復習了這個科目又復習那個科目,多復習完了做一些高難度的習題,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太好的。自由是需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發展。但是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自由需要受到一些制約的。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險的,規則是要遵守的,該孩子自由,但不能讓孩子隨意地滑向任何一個地方,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警示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