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教育就開始了,這種教育將持續到孩子的一生。每一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把孩子教育成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但是怎樣去愛,怎樣去教育孩子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付出了所有的心血,可是有時候效果卻并不怎么讓人滿意,父母為此很苦惱。
首先,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學會問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做父母的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切實了解孩子的心理年齡特點及實際水平,這樣才能對孩子有針對性的教育。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否認,但愛孩子首先不等于了解孩子,愛孩子的方式不等于孩子就能接受。會教育的父母,應當使善于與孩子溝通的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作為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作為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父母可以多聽一些教育講座,多看一些家教書刊,多學習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具備了知識的基礎,你才能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具有的心理特點,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交流。
其次,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做朋友是需要許多共同語言的。和孩子建立共同的語言,你最好能夠多抽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看電視等。通過不同的形式,去了解孩子的心事,及時幫孩子排憂解難。這樣,你才能在生活中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從而知道孩子需要怎樣的幫助。
第三要平等對待孩子,父母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鼓勵孩子作一些決策。父母要用話語表達對孩子的愛,父母要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
在孩子做得不好時,不要隨便批評孩子。由于父母和孩子的價值不同,父母不要總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一旦發現孩子犯了錯,就立刻批評孩子,這樣會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的。如果孩子不存在一定的情緒,就不愿意聽父母的話,父母就不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
作為父母,要善于把握孩子成長階段的特點,充分了解孩子的特點后,然后科學地實施教育,這樣的話,才能更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給我們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渴望了解,渴望關注,我們在生活中要多施與一些關愛,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精心呵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