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善于寬容別人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寬容是一種品質,寬容的孩子往往自己心地善良,能夠理解別人的難處,原諒別人的過失,并能將對別人的理解和原諒自覺轉化成內在的認知習慣。寬容也體現了一個孩子的教養和自身修養,容忍別人的短處,才能與人為善;看到別人的優點,才能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寬容。
所以,建議父母首先要自己寬容,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家庭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環境。只有父母做到了寬容,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才會學會寬容。首先,父母要做寬容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發展特點,熟悉孩子會犯的錯誤,以寬容的心來面對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以寬容的心來分析原因,幫助孩子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其次,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平時的待人接物都要寬容、大度,與同學友愛相處。
我們作為父母,要教會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只有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的處境和感受,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寬容別人。父母要在生活中多為孩子設置類似的情境,在實踐中讓孩子成長為寬容的人。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能體現孩子的良好修養。父母要讓孩子有意識到不會體諒別人的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的體諒。
第三點,要教育孩子學會善待他人。人與人之間肯定有誤會,孩子和朋友之間有矛盾,父母要教育孩子善待他人,對朋友多一點忍耐和關心,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心態,學會心中處處有他人。只用善待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愛。
第四,增加孩子與同伴接觸的機會。增加孩子與朋友交往的機會,才能讓孩子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是要想和同伴愉快地相處,孩子必須學著包容別人的優缺點,也只有和同伴交往,才能體驗到寬容帶給孩子的快樂。
在孩子和同伴接觸的過程中,父母要引導孩子寬容比自己優秀的孩子。讓孩子向優秀的孩子學習,幫助比自己差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既能得到友誼,又能分享別的孩子的成功,體驗到別人的快樂,讓孩子具有一顆善良寬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