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中學生,要想在學習上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大的進步和成功,必須克服三閑現象。通常我們所說的“三閑”是指閑話、閑事、閑思。經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凡是學習不好的學生,不是他們控制了三閑,而是讓三閑控制了他們。要很好地控制三閑,我們必須明白什么叫三閑。
第一點,所謂的閑話,就是沒有用的和有害的話。沒有的話是指人家在自習、看書、他在那說笑話,說一些與學習無關的話,當然沒有用。另一類的話就是有害的話,人家學習,他故意擾亂別人,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人家要求進步,他編了瞎話,造了謠言傷害人家。別人團結,他背地里傳話,背后說人家短處,及時無意,也是有害的話。
第二點,所謂閑事,是指無用的事情或者有害的事情。如一位同學并非對服裝設計有興趣,卻反復跟父母要錢,用相當多的時間逛商場,買花樣翻新的服裝,顯然也沒有用處。中學生有害無益動不動就打別人,又東躲西藏地逃避別人的報復。人家上自習,他嚷著小調。
第三,所謂閑思,只是沒有用,閑思本身無直接壞處,如在學習中、生活中遇到不順心事情,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憂慮,擔心同學們怎么議論自己,父母怎樣批評自己,鄰居又將如何瞧不起自己……如果這樣越想越煩惱的話,越不能平心靜氣地分析失誤的原因,更談不上制定糾正失誤的措施了。這樣就形成老大惡習循環。
我們要控制三閑要注意,一定要弄清三閑的概念。個別同學以為學習以外,特別是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三閑,這是偏見。有這種偏見的同學不愿意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拒絕參加課外活動小組,個別人甚至可憐到連參加中央電視臺第二起跑線都怕影響學習的地步。
控制三閑,每位同學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研究不同的方法。不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制定明確、具體的計劃,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做幾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規定得非常具體,做的事情又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隨時都會遇到這種三閑現象,所以一定要認真地去對待他,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