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有不少老師反映在執教的過程中,經常碰到有性格內向的孩子,這類孩子大多不喜歡與人交流,感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溝通,主動去關心的事情很少,當然會嚴重的影響孩子知識面的擴大。在面對熟人、長輩,也不會去主動打招呼,這時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家孩子不太懂禮貌,不知道尊重人,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孩子只是不習慣這樣去做而已。
那么咱們作為老師應該要怎樣幫助這種性格內向的孩子呢?
當與這些孩子見面時,要主動跟他們打招呼,問問孩子學校里有趣的事,讓他們多講講一些開心的事情,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談談他們本身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觀點。讓孩子加入到大人們的談話中去,如果能在那時候談談自己的見聞和對一些看法,那就更好了。創造合適的條件讓孩子能獨立完成某件事,比如去借東西,去買東西等等,一段時間以后,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開朗一些了,這時候更要讓孩子大膽地去接觸那些他感興趣的事,孩子內向的性格也許就會因此改變。
引起孩子性格內向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與孩子本身的性格、秉性有關;有些是因為受挫;更多的是家長教育不當,當然了,孩子本身害怕做事不夠完美也會成為引起內向的原因。他們不是沒有能力,只是不愿去做或者說是不敢去做而已。其實要改善孩子的內向性格,最最關鍵的在于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適合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咱們教育小孩子,有幾點是一定要注意的,小孩子一定要送去幼兒園,因為那里有個兒童的天地,可以在集體的生活中學會與人交往,從而學到新的東西,還有小孩的玩伴也很重要,玩伴之間相互幫助,小孩以后會學會互幫互助的道理,反正就是平時要放手孩子出去玩,不要有過多的整潔、衛生、安全顧慮,過多的限制只會束縛孩子的發展,孩子玩泥巴,玩路面的水,爬沙堆等等,只要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的讓他們自由去玩,這樣孩子的性格自然開朗。對孩子多一些耐心,有時候孩子不敢大聲說話之類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要去做強烈的反應,那樣只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從而內向,把自己保護起來,很多家長從幼兒園領孩子回家的路上,經常聞到一些:“誰誰誰有沒有欺負你啊”“今天老師有沒有批評你”等消極的語言,讓孩子在心理上處于弱勢和被動的狀態,這樣也是引起孩子內向的原因。
孩子的性格可塑性很強,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避免把一些身上的缺陷在不經意之間就教育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