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公元前3500尼羅河兩河流域出現人類文明以來,人類便無休止地向大自然發出挑戰。森林被砍伐,巖石被開采,河流被改道,草地被開發,在他們中間矗立起一座座城市。城市與城市連在一起便變成了國家。多少朝代更替,多少個國家衰亡,多少個日日夜夜過去,不變的是人類無休止地毀滅、破壞大自然的環境,用于構造自己的文明。
人類并不是自然的主任,人類是自然的一分子,人類在毀滅自然文明的同時,也在毀滅自己。
19世紀初美國吹響了西部大開發的號角,把無數森林草地開墾成農田,在美國境內從大西洋到太平洋那綿延無盡的森林幾乎被砍光,對自然文明進行了較大的打擊。大自然憤怒了1934年5月12日一股強風暴從美國西部平原開始,以60至100公里的速度,向美國東部席卷而去,3天之內橫掃整個美國,毀掉4500多萬畝良好的耕地,水井、溪流干涸,農作物枯萎,牛羊死亡,給美國造成數以億計的損失。這次的風暴將西部土層平均刮走5-13厘米,如果是草地,刮走5-13厘米,泥沙需要大約600-1700年,所以美國人民將起稱為黑風暴。
對大自然的開發侵占了大量動物的棲息地,從而引發了物種滅絕。1996年紅色警報名單表示在現存的4500種哺乳動物中24%面臨絕種在現存約9500種鳥類中12%將滅絕,在1萬種木本植物中6%瀕臨絕種,1000種危在旦夕。一天24小時中有150-200種生物滅絕,試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物種(除人類)都滅亡,人類該多孤單啊!
藏羚羊是瀕危物種的一種,在含氧量不足的高原上依然可以以每小時70-100公里的速度奔跑,被稱為“高原精靈”。皮毛被稱為“軟黃金”,深受大家喜愛,一個藏羚羊披肩要消耗3-5只藏羚羊的生命,藏羚羊數量逐漸減少。在北京奧運會,藏羚羊成為了申奧吉祥物,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人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文明是能與自然文明和諧共處的。地球是我們的家園,需要我們去愛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地球家園。
點評:
小作者能夠通過具體的事例,真實的數據來體現“人和自然要和諧相處”這一主題;文章結構清晰,在每一事例的前面都安排了一個中心句,這是一個可取之處,但同時要注意事例之間的巧妙過渡。文章主題是很鮮明的,結尾能畫龍點睛,有一定的深度。你能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字里行間,如我給你圈點的句字,是寫得相當不錯的。
建議:
1建議修改一下文章的標題,范圍不易過大;
2這次是初學議論文的寫作模式,也要區分這種文體跟一般的記敘文是有區別的;
3個別語句還要慢慢修改,使之更加流暢,如文中我給你用橫線圈點的句子。
不過還是要恭喜你,第一次寫這種形式的文體,還是很不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