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需要一個伴的,都需要朋友的。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可見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孩子和朋友的交往過程中,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養成一種與人平等協作,守信用等交際中的規范。
在孩子的交往過程中,父母要注意一下幾點:
1. 父母只要有時間,就可以帶孩子到比較熟的朋友家去串門,不要整天把孩子放在家中,這樣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種孤僻的性格,我們讓孩子走出家門,以后孩子就可以單獨和別人交往了。
2. 我們懂得孩子的心理,不要讓成人嚇唬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取笑自己的孩子,不能給孩子開過分的玩笑,因為很多孩子都很害羞,沒有見過世面。
3. 父母要給接觸過自己孩子的人說清楚,讓他們態度好一點,親切和藹的態度是孩子交往的前提條件。
4. 如果有陌生的客人需接觸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告訴客人孩子的性格,要他們不要急,要逐漸接近,讓孩子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如果孩子感到害怕甚至害羞,不要讓客人強行接觸。
5. 如果家長來了客人,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主動送客,只要父母做好熱情的示范,又鼓勵孩子叫人,孩子就會大方叫人。不要在客人面前勉強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那樣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既起不到效果,又會讓孩子反感。
人際關系是一門學問,人和人是相互欣賞、傾慕的事情。有時,一個人的性格和能力決定了人際吸引的過程,人際吸引時發展人際關系的前提。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建立和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這對于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與人搞好關系是人生的一門學問。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建立溫馨美好的感情。在這種氛圍下,孩子才能過得愉快和和諧。只要有時間,父母就應該帶孩子走出社區,讓孩子見見世面,開開眼界。不要讓孩子過著孤獨的生活,孤獨會扭曲孩子的人格,因此讓孩子做出孤獨,融入人群,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