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專家統(tǒng)計表明,近100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平均升高了0.3~0.6℃度。引起增溫的原因,除了氣候的自然變化外,主要還是人類活動的結果。假如人類不采取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預計21世紀每隔10年,地球將升溫0.3℃。
全球氣候的變暖對人類健康是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對地球升溫最為敏感的當屬一些居住在中緯度地區(qū)的人們,暑熱天數(shù)延長以及高溫高濕天氣直接威脅著他們的健康,1995年的夏季熱浪造成全世界許多大城市出現(xiàn)了死亡率特別高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氣溫增暖,“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更為顯著,又給許多疾病的繁殖、傳播提供了更為適宜的溫床。
氣候的變暖會改變氣候帶的界線,這就會給許多“喜熱病菌”提供了更廣闊的生存、活動空間。例如,由于氣候變暖,無霜帶的范圍得到了擴大,所以,非洲中部的高原地帶竟然流行起了瘧疾;本來在有的國家已經(jīng)消滅的瘧蚊,又在一些地區(qū)出現(xiàn)。還有,隨著地球升溫,一些攜帶病菌的昆蟲也會向越來越溫暖的地區(qū)遷移,從而導致一些本已滅絕的傳染疾病“卷土重來”。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地球升溫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溫室氣體中的氟氯烴為主的氣體對臭氧層有較大的破壞性,這樣就導致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的增加,有可能提高皮膚癌、白內障和雪盲的發(fā)病率。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在一份預測中指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發(fā)生率在2050年后可增加6%~35%;南半球的上升率要更高一些,因為那里總的臭氧消耗量更大。”
當然,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也并非毫無益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暖冬”的年份都普遍增多。冬季氣候變暖,對氣管炎、支氣管炎、風濕和類風濕病以及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無疑是益大于弊的。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由于暖冬年份較多,人的抗寒能力普遍下降,暖冬里患感冒等病的人數(shù)反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