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深圳市中考語文綜合測試題(一)
說明:
⒈ 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共4頁。
⒉ 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00分。
第一部分 選擇題1-5題
一、選擇題(15分)
1.請選出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讀音正確的一組:(3分)
A. 骸骨hái 污穢suì 恣睢zìsuī 強聒不舍guō
B. 貯蓄zhù 枯涸hè 狡黠jié 遍稽群籍jī
C. 綺麗qǐ 荒謬miù 棧橋zhàn 惟妙惟肖xiào
D. 收斂liǎn 焦灼zhuó 蔭庇yīn 叱咤風云zhà
2.請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有誤的一句:(3分)
A.金融海嘯給全世界人民的生活造成的巨大損失常常見之于報端。
B.發生了這件意料之外的事情,他怒不可遏地沖上臺去了。
C.他這種氣吞斗牛的民族精神的表現,受到大家的鄙夷。
D.人貴有自知之明,所以我知道我該怎么做了。
3.請選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
①風箏從天空一頭栽下來,想不得不迫降的宇航員一樣,委屈的落在他的目前,他和它都無話可說。
②寂寞是那放風箏的人。
③他緩緩收起了線——冬天貌似有著很長的線,連接著無窮的懸念。
④他拋出長長的線,試圖讓風箏在迷蒙的圓孔搜索點什么東西,結果除了塵埃,別無所獲。
⑤其實,懸念都是你在自作多情,那條線的另一頭空空蕩蕩,什么也沒有。
A.④③⑤①② B.②③⑤④① C.②④①③⑤ D.④①③⑤②
4.請選出下列句子說法有誤的一項(3分)
A.戲劇是一種以表演藝術為中心的綜合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
B.《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后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吳敬梓,明末清初的小說家。
C.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從青澀走向成熟的旅程。
D.他在心里釀早云,釀造霧,最終想釀造一場雪,讓大雪封山的壯觀情景出現在人生中途。
5. 請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3分)
A.眾妙畢備 / 錄畢,走送之
B.伐無道,誅暴秦 / 以咨諏善道
C.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 有時朝發白帝
D.度已失期 / 孤不度德量力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6-18題
二、填空題(15分)
(二)古詩文默寫考查(15分)
6.請在下面橫線上填上相應的句子。
(1) ,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歸園田居》)
(2)白頭吊古風霜里, 。 (陳與義 《登岳陽樓》)
(3) ,我言秋日勝春朝。 , 。 (劉禹錫《秋詞》)
(4)誰道人生無再少? ! (蘇軾《浣溪沙》)
(5) ,波撼岳陽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6)錦江春色來天地, 。 (杜甫《登樓》)
(7)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 ,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州》)
(9)人生自古誰無死, 。 (文天祥《過零丁洋》)
(10)此夜曲中聞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1) ,潭影空人心。 (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12)詩人杜甫在《春望》一詩中感時傷別、 見明麗之景誘發內心傷感的語句是: , 。
二、閱讀題(30分)
(一)文言文閱讀(7分)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字,完成6-7題。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乙】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節選)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8.“蓮是花中君子”,聯系甲乙兩個文段的內容,簡述歐陽修是否具有君子的品格?(3分)
(二)說明文閱讀(9分)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9~12題
電子時代我們怎樣閱讀
①閱讀正在發生變化,我們還無法確定它的優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現速率,鉛字對于我們的眼睛與大腦的刺激程度,都證明了它是一種適合思考的,它給予大腦以足夠的從容去解構它。電子媒體似乎顛覆了這一切,跳躍的文字,不斷出現的畫面,它在抑制我們的思考機制嗎?一個有關電視的實驗,讓我們這些被電視哺育大的人憂慮。加拿大的兩位科學家講觀看電視的人大腦神經與測試儀器連在一起,得出結論:電視主要是在和我們的身體而不是心智對話。具體來說,人類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鐘才能為復雜的刺激提供適當的感覺閉合。而電視拒絕給我們這半秒鐘。媒體研究專家克盧格曼早在70年代就認為,書籍是與我們左腦交流,而電視是與我們的右腦交流,而左腦通常是負責理智的部分,電視使我們頭腦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對于習慣電視畫面的孩子來說,閱讀印刷媒體是痛苦的,幾乎令人無法忍受,它無法適應我們目光跳動的習慣。
②電視使我們膚淺,為了迎合我們短暫的注意力,電視節目必須拋棄深度。電視是一種口語化的,是更接近于我們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瑣碎的。我們靠著“還珠格格”這樣的東西成長,這是一個快樂卻令人憂慮的成長過程。而接著呢,計算機將培養我們新的閱讀習慣。這是世界上空前強大的圖書館,你可以找到各種五花八門的資料。它們參差不齊,同時你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鑒別它。比我們更小的孩子將依靠這些龐雜的資料成長。
③據說,計算機是對電視的一次逆反,計算機是互動的,它不像電視一樣單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讓使用者有所反應。于是,我們正從占支配地位的識字文化返回到口語文化。在未來的電子社會中,對于由口語控制的信息體系來說,無知將成為一種有價值的商品。因為無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們沒有過去的規范來限制,所以他們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可以更容易的學習新技術。
(選自《讀者》2010年第5期,有改動)
9. 第①段除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外,還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引用等。作用:說明紅樹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使說明的內容具體、準確,具有可信度和說服力。(兩問各占2分。第一問答出兩種說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問答出一層意思即可得2分。意思對即可)
10.文章為什么說“電視使我們膚淺”?(2分)
11. 第③段加點的詞“據說”能不能去掉?為什么?(2分)
12.你認為電子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樣閱讀?(3分)
(三)文學作品閱讀(14分)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3~18題
回 家
①這條路線我走過很多遍,剛開始的時候得十個小時,因為學生票,常常只能買到夜行慢車,車子在嘉興停的時候還有一定能見度,到杭州就墨墨黑,到寧波天蒙蒙亮,到家的時候,外婆一定起床了,在門口看著,看到我了,倒折回屋里去,去弄早飯。
②二十年了,她每年兩次等我回家,像所有沒心肝的游子,我只覺外婆的等待天經地義,天下的外婆都這樣。
③我大學同學的外婆有一次來,坐完長途汽車,帶來的紅燒肉還是溫的,而她內衣上的紅燒肉汁,還讓我們笑了一星期。
④可現在,我們都笑不出來了。
⑤夜行慢車很早就不坐了,以前一直遺憾看不到沿途的風景,現在上了火車就假寐。回家呆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每次也跟外婆說不上幾句話,她的生活沒有變化:梁山伯和祝英臺,林妹妹和賈寶玉,文官執筆安天下,武將上馬定乾坤。
⑥她一直操心的,以前是我是否吃得飽,現在是老公待我好不好。她是外公家的童養媳,童年吃不飽,外公待她也不好,所以她永遠不明白減肥啊女權啊。而這些事情,現在離她是更遠了,因為現代醫學宣布她到了彌留之際。
⑦我接了媽媽的電話動身的,說是醫生放棄了治療,外婆也不愿呆在醫院。清晨的火車帶我回家,一路都是廣告:“送什么給親人?”以前一直跟外婆說,要給她買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可現在她的眼睛因為怕光,已經睜不開,而且,就算睜開來,也看不清什么,幸好,她的聽覺沒壞。
⑧我剛進門,她就說:“你這么忙,還從上海回來……”之后一整天,她就沒力氣說第二句話。我在她床邊坐了一個下午,又趕回了上海。
⑨回上海的列車在暮色里啟動,跟我十八歲出門遠行時一樣,不過那時外婆還能幫我提箱子,一路不停問我,穿得夠不夠?當時盛夏,我渾身是汗,是即將進入新世界的激動,對外婆甚至有些不耐煩。列車啟動,把外婆的世界拋在身后,我還感到一陣輕松。但這些現在都重重地還給我了,蒼天在上,讓我再有一次機會,坐在外婆的床邊,回想在她身邊的日子。
(作者:毛尖 選自《讀者》2010年第5期 略有改動)
13.作者在文中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14.文中第⑦段,為什么要寫“一路都是廣告”?(3分)
15.第④段在文中器什么作用?(2分)
16.文章是寫自己的外婆,而在第③段卻寫同學的外婆,是否有些多余,說說理由。(3分)
17.第⑨段作者說 “但這些現在都重重地還給我了”,有哪些含義?(3分)
四、寫作(40分)
18.命題作文:
幸福是什么?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尼采認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蟲、石頭一齊吞下肚,但卻毫不惡心,這種人是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卻認為:“擁有無窮的財富和威力,而且能夠處事不驚,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當然,幸福不只是無畏、財富、威力,也是大雨中撐起的小傘,饑渴中擁有的清泉,寒夜里支起的溫床……只不過,你在美麗的青春路上步履匆匆,沉浸在幸福中而尚未覺察,那么,請你停下你的腳步,回味你的幸福吧!
(1)請你以“我生活在幸福中”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過9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否則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請用××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