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 < 論語 > 十則》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導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8) 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借“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話表達了對梅花雖遭摧殘,卻仍保持高潔、堅貞品格的贊頌。
(9) 朋友即將遠行,依依惜別。為表達你對朋友的不舍、寬慰或祝愿等感情,請你從所積累的送別詩中選出一句(含上下句), 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請選擇你喜歡的古詩詞中的名句來表達自己對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寫出完整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閱讀(3分)
8.請用一句話概述《 駱駝祥子》 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兩部名著中最令你感動的一個情節,并簡要說出感動的原因。
情節:
感動原因:
四.閱讀題
(一)文言文閱讀(共7分)
[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選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殺人;江南蟹雄,螯能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而捕蟹者未聞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得其處,則夜持烈炬臨之,蜂空群赴焰,盡殪,然后連房刳取②。
蟹處蒲葦間,一燈水滸,莫不郭索③而來,悉可俯拾。
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選自《齊東野語》)
注:①血指:傷指 ②刳(kū)?。焊钊?nbsp; ③郭索:急競爬行的樣子 ④殞:死亡
9、解釋句子的加點詞:(2分)
(1)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喻: ;
(2)入則無法以家拂士。拂: ;
(3)江南蟹雄,螯能敵虎。敵:
(4)悉可俯拾 悉:
10、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1) 人恒過,然后能改:譯:
(2) 惟知趨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殞也固宜。譯:
11、請根據上述兩段材料,請概括甲乙兩文的觀念是什么,他們有什么相同之點?從生活中帶給我們什么樣的人生啟示?(3分)
〔(二)說明文閱讀 (共11分)
人體的色彩科學
(1)色彩具有令人驚訝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實驗:將同樣重量的兩份東西分裝于兩個盒子,再將一個盒子用白紙包封,另一個用紅紙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會覺得 。
(2)戴爾教授在14年前首先發現色彩有“重量”。他經過多種復雜的實驗后得出結論,各種顏色在人的大腦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還將顏色按“重量”從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順序:紅、藍、綠、橙、黃、白。
(3)色彩學還告訴我們,顏色不僅具有“重量”,而且還有“味道”。這是因為我們不僅能用眼睛看清顏色,而且還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們。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某一具體波長的能,我們的神經末梢,即感覺器官可以接收到這種能。正是由于這種原因,許多盲人也能分辨顏色。
(4)根據這一發現,科學家們認為,人的皮膚吸收其喜愛的顏色,而拒絕其討厭的顏色。例如,室內的顏色就左右著人體的狀態。如果在一間沒有窗戶、壁紙及家具都是紅色的房間度過兩個小時,就會感覺像過了4個小時;而在全藍色的房間則會感到僅過了1個小時。而且,人的體溫也會因室內的顏色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從紅色房間移到藍色房間,人的體溫就會 。
(5)更為奇異的是,專家們發現:顏色可促進人體分泌荷爾蒙,而分泌荷爾蒙的多寡,能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緒。如黃、橙、紅等色有使人振奮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發人們的積極性,促使進入興奮狀態;而藍色、紫色、綠色等則有使人平心靜氣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環境產生活躍的氣氛,刺激和增進生產活力;而后者則能使人鎮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種復雜精細的工作。
12..專家們發現顏色具有 的特性。(2分)
13.聯系上下文,給第(1)(4)段空線處填上恰當的內容。(2分)
14.第3段中加線的前后兩個分句能否互換?為什么?(2分)
15.第4段中加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直接說明了什么內容?(2分)
16.在舉重比賽中,為了使舉重運動員發揮更好的水平,你認為比賽場地的地毯應是什么顏色的?杠鈴應是什么顏色?這有什么好處?(3分)
(三)文學作品閱讀 (共12分)
炊煙是什么?
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有人說,炊煙是種在屋頂上的精神的莊稼;有人說,炊煙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辮子;有人說,炊煙是一種樸素的記時方式;有人說炊煙是圍著鍋臺轉的娘對野孩子的柔聲呼喚;有人說 。
我說,炊煙是一種能讓人感動得落淚的風物,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煙已然絕跡。沒有土灶,沒有柴草,沒有煙囪,哪有炊煙。廚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煙的命。人間煙火,不必炊煙。時代的推陳出新,似乎炊煙與繁榮水火不相容。
鄉村是炊煙的最后一塊領地。如今的鄉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去年的燕子輾轉歸來,居然“找不到北”,舊巢舊巢安在否?燕子難覓舊巢,歸人難覓炊煙。液化汽、沼氣和電,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煙。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個晴好的冬日,我出發了。落葉樹光禿禿的,視野開闊,無遮無攔。我經過微綠點點的麥田,目極之處是地平線,地平線上是幾間老屋子,豎起一根煙囪,像桅桿一樣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煙囪分時段裊出一筆炊煙,藍得自在,藍得純粹,藍得無限透明。哇噻——
可是,這不可能?!皩嵺`”等于“落空”,像是一塊滿懷試探性質的石頭拋進了無窮無盡的深淵。節節拔高(鱗次櫛比、日新月異)的鄉村里,炊煙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個詩人的浪漫,想象著無家可歸的自己,在鄉村,擇一高地,學習魯濱遜,以祖傳的勤勞和智慧,蓋一間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煙囪通向屋外,撿來柴草,燒鍋做飯,炊煙像快樂的孩子樣在屋頂上一蹦三尺高……鍋里煮著生活,煙囪裊起炊煙。我一個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貪婪地呼吸著久違的帶有草木氣息的微溫的炊煙,他鄉遇故知一樣不能自已……
老實說,我被自己親手創造出來的炊煙征服了。
炊煙在我心里裊出一筆蔥蘢的詩意。
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局限。我嗅見了萬千種氣息,溫馨而甜暢的家的氣息。我心沉醉呵。
炊煙在我心尖上打上一個碩大的結……
也許,終有一天,我在課堂上講解炊煙時,費盡口舌,打盡手勢,孩子們仍然將頭搖成撥浪鼓,滿頭霧水的樣子讓我心焦。我靈機一動,置課堂教學常規于不顧,燃起一枝紙煙,注目淡藍的煙霧裊裊升起,聲情并茂地說,看,炊煙就是這個樣子!
17.概括本文的思想感情。(2分)
18.在第一段橫線上補寫一個句子。(2分)
19.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我對炊煙的理解超越了貧窮的局限”?(2分)
20.加點的“節節拔高”可以換成“鱗次櫛比”或“日新月異”嗎?為什么?(3分)
21.也有人說,炊煙的消失,是一種進步。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3分)
五.寫作(40分)
22. 走在成長的路上
要求:1.緊貼初中生活,結合自己的成長體驗,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文體不限,可敘可議;字數600-800,詩歌不少于20行。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D 2 C 3A 4 B 5 A 6 D
二.填空題
7. (1)天山共色 (2)山島竦峙 (3)舉杯邀明月 (4)帶月荷鋤歸 (5)蠟炬成灰淚始干 (6)夜闌臥聽風吹雨(說明:每填對一空計1分,如有錯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該空不計分)
(7)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8)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9)參考示例:①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或“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③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10).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三.名著閱讀
8.【評分標準】 共3分,“情節” 得1 分,“感動原因 ”得2 分。表述順暢、言之成理即可(3分)
四閱讀題:
(一)
9、(1)明白、知曉;(2)同“弼”,輔佐;(3)匹敵、對抗(4)完全
10、(1)一個必然會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
(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11、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文:趨炎附勢者沒有沒好下場。卒章顯志。啟示略,能緊扣原文,言之有理即可。
(二)
12.有“重量”有“味道”能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和情緒。
13.(1)用紅紙包封的盒子重一些。(2)下降。
14.不能,因為前半句承接上句,后半句引起下句,互換后會使前后文銜接不順暢。
15.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直接說明人的皮膚吸收其喜愛的顏色,而拒絕其厭惡的顏色。
16.地毯為紅色,因為它可以振奮提神,促使運動員進入興奮狀態;杠鈴宜為白色,因為這種顏色給人的感覺很輕,有利于運動員減輕心理壓力,發揮更好的水平。
(三)
17.作者借炊煙“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抒發對溫馨而甜暢的過去生活的留念。(大意正確即可)
18.略。
19.在作者眼中,炊煙是家的象征,是親情的象征,是一種溫馨而甜暢生活的象征。(大意正確即可)
20.不能。因為“節節拔高”體現了鄉村的漸變,“也植入了城市的因子,舊貌換了新顏”,使炊煙也稀罕起來。“鱗次櫛比”既不能體現變化的過程,也不符合鄉村的現實;“日新月異”,過于平淡和抽象。
21.不設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條理清楚即可。
五.作文
2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