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尷尬求職與反思
李華是一大學2007年師范本科畢業生,在深圳三類民辦學校闖蕩了兩年,覺得自己基本功差不多了,準備跳槽到一個二類的民辦學校。經過投簡歷和發郵箱,他終于得到一個面試的機會。
學校:你說你是2007年畢業的,為什么不在家長搞個分配,要跑到這個來應聘?
李華:分配?早就沒了。
學校:你們學校周圍有哪些著名的大學,您住在哪棟樓的寢室?
李華:多啊……(筆者按:李華如實回答了,莫非是懷疑我是“水貨”不成,來這一招。)
學校:你普通話過級了嗎,讀一篇課文給我聽?
李華:……(筆者按:李華照讀,鄉音較濃)
學校:好像讀掉了幾個字,這篇課文你會背嗎?
李華:不好意思,我不太熟練。
學校:你簡歷上不是寫著教學經驗豐富,像這樣的名篇怎么會不熟練啊,你先回去,等我們通知吧。
李華:恩,謝謝領導!
一個面試就在5分鐘內結束了,結果可想而知,那是石落水底。從這個應聘案例中,不得不引起我們反思。深圳民辦教師的地位很低,招聘學校從心底上瞧不起民辦教師,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他們甚至對這批老師更根本不信任,三類的學校就是三類的老師;第二,應聘教師時,只重假象,而不重實際,而不能真正地發現人才。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思路決定出路,選擇一流的學校,就會成為一流的教師;選擇三類的學校,就會成為三類得教師,所以教師要磨練也要在一流的學校磨練,這樣才能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