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語文全真模擬題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纖維 翩躚 鐵锨 屢見不鮮 B.漱口 溯源 情愫 夙興夜寐
C.不韙 違背 緯度 為虎作倀 D.召喚 著數(shù) 昭彰 朝乾夕惕
【A(A.都讀xiān;B.漱shù,其余加點字都讀sù;C.“韙、緯”讀wěi,“違”讀wéi,“為”讀wèi;D.召zhào,其余加點字都讀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多年來,人們摸著石頭過河,如今,資本市場改革發(fā)展的宏偉藍圖已經(jīng)清晰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我國資本市場終于有了一個明確的發(fā)展方向。
B.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改革課程設置,倡導科學的教學與考試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才能對現(xiàn)有的舞弊現(xiàn)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價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每平方米足足漲了1000元:南京樓市的這種漲幅甚至讓京滬粵等地的市民都嘆為觀止。
D.一些地方產(chǎn)生“電荒”是有原因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電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與地方煤炭、電力行業(yè)長期存在的體制弊端有直接關系。
【C.“嘆為觀止”是贊嘆所見事物好到極點,不符合句意;可改用“望洋興嘆”。A“摸著石頭過河”比喻摸索著、探索著路子或方法等前進。B“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D“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變化達到某種程度,是經(jīng)過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當西方學者普遍認為古希臘是現(xiàn)代文明之源,杜蘭博士則認為歐洲大多數(shù)的發(fā)明是來自埃及和東方。
B.以損人利己手段牟取財富的,無論多少,都是骯臟的;而損人利己的致富者應視為“社會公敵”。
*C.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各式各樣的沙柱,它們在旋轉,在移動,在不斷產(chǎn)生著難測的變化。
D.空中的飛鳥對飛機是個很大的威脅,因為飛鳥雖小,卻能像子彈一樣擊穿飛機而墜落。
【A句成分殘缺(或贅余),“當”應改為“當……時”,或者刪去“當”。B句語序不當,“以損人利己手段牟取財富的”改為“以損人利己手段牟取的財富”。D句結構混亂,“卻能像子彈一樣擊穿飛機而墜落”改為“卻能像子彈一樣擊穿飛機而使飛機墜落”】
4.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摹M是
我愛小池,也愛溪流,是因為我愛它們的“清”和“遠”。_____________像一位開朗的小伙、活潑的姑娘,唱著歡快的歌兒,踏著輕快的腳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陽和大海。
①幾種顏色的小魚穿行其間,歷歷可數(shù)。
②溪流蜿蜒,如一條銀蛇。
③小池清澈見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塊溫潤的碧玉。
④時隱時現(xiàn),游向遠方。
⑤綠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輕輕晃動。
A.③⑤①④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①②④
【注意語段開頭“我愛小池,也愛溪流,……”以及“清”和“遠”的先后順序,依據(jù)前后照應一致的原則和比擬、比喻等修辭進行分析判斷,可確定③⑤①為一個句群,②④為一個句群,即可得出答案】
二、本大題為7小題,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范純?nèi)首謭蚍颍汲鍪耍宄强h。縣有牧地,衛(wèi)士牧馬,以踐民稼,純?nèi)什兑蝗苏戎D恋爻醪浑`縣,主者怒曰:“天子宿衛(wèi),令敢爾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純?nèi)恃裕骸梆B(yǎng)兵出于稅畝,若使暴民田而不得問,稅安所出?”詔釋之,且聽牧地隸縣。
拜同知諫院,奏言:“王安石變祖宗法度,掊克[注]財利,民心不寧。《書》曰:‘怨豈在明,不見是圖。’愿陛下圖不見之怨。”神宗曰:“何謂不見之怨?”對曰:“杜牧所謂‘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納之,曰:“卿善論事,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富弼在相位,稱疾家居。純?nèi)恃裕骸板鍪苋煲校斪匀翁煜轮兀艏荷钣谛粑铮瑧n疾過于憂邦,致主處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語多激切。
知慶州。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僚屬請奏而須報,純?nèi)试唬骸?U>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或謗其所全活不實,詔遣使按視。會秋大稔,民歡曰:“公實活我,忍累公邪?”晝夜爭輸還之。使者至,已無所負。移齊州,齊俗兇悍,人輕為盜劫。或謂:“此嚴治之猶不能戢,公一以寬,恐不勝其治矣。”純?nèi)试唬骸皩挸鲇谛裕魪娨悦停瑒t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兇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滿,皆屠販盜竊而督償者。純?nèi)试唬骸按撕尾槐M馐馆敿{邪?”通判曰:“此釋之,復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斃于獄中,是與民除害爾。”純?nèi)试唬骸胺ú恢了溃郧闅⒅M理也邪?”盡呼至庭下,訓使自新,即釋去。期歲,盜減比年大半。
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純?nèi)史菜]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議,其人不知自純?nèi)仕觥;蛟唬骸盀樵紫嘭M可不牢籠天下士,使知出于門下?”純?nèi)试唬骸暗⑦M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純?nèi)市砸囊讓捄啠灰月暽尤耍x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
(《宋史·列傳第七十三•范純?nèi)省罚?/FONT>
[注]掊克:搜括。
【參考譯文】
范純?nèi)首謭蚍颍瑒傞_始做官時,出任襄城縣知縣。縣里有一處牧場,衛(wèi)士在那里牧馬,因馬踐踏了百姓的莊稼,范純?nèi)首ゲ读艘粋€衛(wèi)士處以杖刑。這處牧場本來不隸屬于縣里,管理牧場的官員發(fā)怒說:“這是皇上的宮廷值宿侍衛(wèi),你一個縣令怎么敢如此?”就把這件事向皇上稟報,追究得非常緊迫。范純?nèi)收f:“供養(yǎng)軍隊的錢物是由田稅所出,如果聽任他們糟蹋百姓的農(nóng)田而不許追究,那么稅錢從哪里來呢?”皇上下詔釋放了他,并且采納建議把牧場交由縣里管理。
他后來被任命為同知諫院,上奏說:“王安石改變了祖宗法度,搜括錢財,使民心不得安寧。《尚書》說:‘怨恨哪里在明處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見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不在明處的怨恨。”神宗說:“什么是你說的不在明處的怨恨呢?”范純?nèi)驶卮鹫f:“就是杜牧所說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這種情形啊。”神宗贊許他,采納了他的意見,說:“你善于分析政事,應該為我逐條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為借鑒的天下安定和動亂的史實。”富弼任宰相,稱病在家閑居,不理政務。范純?nèi)收f:“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顧和倚重,應當自己主動擔當國家的重任,可他卻為自己打算超過了為眾人打算,為自己的疾病擔憂超過了為國家憂慮,在報效君主和立身處世兩個方面都有過失。”他所上的奏章,言辭大多激烈直率。
他出任慶州知州。當時秦中一帶正遭饑荒,他自行決定打開常平倉放糧賑濟災民。下屬官員請求先上奏朝廷然后等待批復,純?nèi)收f:“等到有批復時就來不及了,我會獨自承擔這個責任。”有人指責他保全救活的災民數(shù)字不符合實際,皇上下詔派使臣來查辦,正遇上秋季大豐收,百姓高興地說:“您確實是救活了我們,我們怎么忍心連累您呢?”晝夜不停地爭著送糧歸還他,等到使臣到來時,常平倉的糧食已經(jīng)沒有虧欠了。調(diào)任齊州知州,齊州的民俗兇暴強悍,百姓肆意偷盜劫掠。有人認為:“這種情況嚴厲處置還不能止息,您一概用寬法對待,恐怕無法治理好地方了。”純?nèi)收f:“寬容出于人性,如果極力地嚴懲,就不能持久;嚴懲而能不持久,以此來管理兇暴的百姓,這是造成刁頑習俗的方法啊。”右司理院獄中常常關滿了囚犯,都是犯了盜竊罪行的屠夫商販之類的人,關押在這兒督促他們賠償?shù)摹<內(nèi)收f:“這些人為什么不讓他們保釋后繳納錢糧呢?”通判說:“這些人如果放了他們,就又會作亂,官府往往會等他們因疾病死在獄中,這是為民除害啊。”純?nèi)收f:“依法他們不至于判死罪,卻因這樣的想法而殺死他們,這難道是依法處理嗎?”于是將他們?nèi)俚焦俑デ埃栒]讓他們改過自新,當即把他們釋放了。等一年之后,盜竊案件比往年減少了大半。
他被授官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純?nèi)史彩撬]舉人才,一定憑天下公眾的議論,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純?nèi)仕扑]的。有人說:“擔任宰相,怎么能不羅致天下的人才,使他們知道出自自己的門庭之下呢?”純?nèi)收f:“只要朝廷用人不遺漏正人君子,為什么一定要讓他知道是我所薦舉的呢?”
純?nèi)实男愿衿揭讓捄瘢灰约惭詤柹珜Υ齽e人,但認為是符合道義之處卻能夠挺拔特立,一點也不屈從。常常告誡子侄輩說:“即使是愚笨到了極點的人,要求別人時卻是明察的;即使是聰明人,寬恕自己時也會糊涂。如果能用要求別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思寬恕別人,就不用擔心自己到不了圣賢的境界了。”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謀取
B.致主處身,二者胥失。 互相
*C.宜為朕條古今治亂可為鑒戒者 分條列舉
D.齊俗兇悍,人輕為盜劫。 鄙視
【A項應為“考慮、注意”;B項應為“都”;D項應為“隨便,輕率”】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其所上章疏,語多激切②或謗其所全活不實
B.①公一以寬,恐不勝其治矣②法不至死,以情殺之
C.①當自任天下之重②此嚴治之猶不能戢
D.①而恤己深于恤物,憂疾過于憂邦②為宰相豈可不牢籠天下士,使知出于門下?
【A兩項都是代詞,“他”;B第一句中“以”是介詞“用,憑”,第二句中“以”是介詞“因為”;C第一句結構助詞“的”,第二句代詞“他們”;D兩項都是介詞。第一句表比較,第二句表處所,譯為“從”。】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范純?nèi)室悦駷楸菊卫砟畹囊唤M是(3分)
①衛(wèi)士牧馬,以踐民稼,純?nèi)什兑蝗苏戎?nbsp; ②愿陛下圖不見之怨
③秦中方饑,擅發(fā)常平粟賑貸 ④法不至死,以情殺之,豈理也邪?
⑤凡薦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議 ⑥誼之所在,則挺然不少屈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①③⑤
【⑤表明其出于公心為國家選拔正直有用之人才;⑥表現(xiàn)其堅守道義,不肯屈服。】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純?nèi)十斂h令時,因越權懲處了宮廷衛(wèi)士而獲罪,后因皇帝寬宏大量而免遭處罰。
B.范純?nèi)室蚺険敉醢彩兎ǘ@得了皇帝的贊許,使皇帝對他言聽計從。
C.有一處衙門關滿犯了盜竊罪行的屠夫商販,范純?nèi)什坏珜捤×怂麄兊乃雷铮栒]一番后還把他們釋放了。
*D.純?nèi)仕]舉人才,以天下公眾的議論為標準,為朝廷薦舉正直的官員。
【A項非“獲罪”、“皇帝寬宏大量”,而是他據(jù)理力爭,得到皇帝贊同的結果;B項原因歸結不當,得到皇帝贊許,不是因為“抨擊王安石變法”,而是提出要關注那些看不到的民怨;“對他言聽計從”在文中無據(jù)。C項,按法律,那些人罪不至死。】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列語段斷句。(4分)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報至無及矣,吾當獨任其責。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釋之,復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斃于獄中,是與民除害爾。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分答案: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茍能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賢地位也。(錯2處扣1分,錯3處扣2分,錯四處扣3分)(2)6分,各3分。①等接到批復就來不及了,我會獨自承擔這個責任。(“無及”、“任”、句意各1分)②這些人如果放了他們,就又會作亂,官府往往會等他們因疾病死在獄中,這是為民除害啊。(“釋”、“紊”、“是與民除害爾”各1分)】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處士盧岵山居
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主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
日暮鳥飛散,滿山蕎麥花。
(1)請賞析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在寫景上的差異。(3分)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采用什么手法寫景,表達了什么情感?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
【(1)(3分)頷聯(lián)寫一路所見,是近景。意境高古、清幽(或“幽雅”);頸聯(lián)寫入望的遠景。景象闊大、幽渺(或“幽深”)。[要點:①近遠景之別,②意境(效果)之別。答對1點得2分,答對2點得3分](2)(4分)這首詩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1分),通過對盧岵處士山居景色的描寫,反映盧岵生活的古樸和人品的高潔,以及作者的景慕之情。(3分)(答對手法1分;答對“盧岵形象”、“作者感情”中1項得2分,答對2項得3分)】
11.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①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酈道元《三峽》)
②_______,_______。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③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④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蘇軾《前赤壁賦》)
【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②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③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④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每道橫線1分,錯、漏1處該橫線即不得分)】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題(16分)
讓法律成為一種人民信念(人民時評)
范正偉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對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而這種信仰能否生成,則取決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認真對待。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大法官研討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強調(diào),要堅守司法的人民性,“本著良知和正義運用法律,拉近司法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在利益訴求多樣、價值取向多元的今天,這樣的觀念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王勝俊院長所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窮盡其他救濟手段后的最后選擇。人們之所以愿意在法院門口等幾天、幾十天,愿意到法院跑幾趟、十幾趟,從根本上來說,是基于對法院的信任、對法律的信仰。
對法律信仰的呵護,不僅關乎個案公平,更關系整個社會生態(tài)。可以想象,如果當事人滿懷希望尋求救濟,卻被“法律”冰冷的面孔拒之門外;如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就此失守,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無所附著,那會帶來怎樣的危害。本可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的矛盾糾紛,會因渠道不暢,救濟不力,被耽擱、被累積、被激化,最終成為社會不和諧的根源。
在這個意義上,依法治國不僅是我們倡導的價值理念,更是一種重在躬行的社會實踐。它不僅要求司法部門,同時也要求權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認真對待法律,引導人們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不要把企圖通過法律反映訴求的百姓,當成“法鬧”、“刁民”,把維護法律渠道的律師當成對手、敵人。對依法尋求幫助、“為權利而斗爭”的人,給予合法救濟;對輸送法律、尋求公平正義的人,給予寬闊通道——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相信通過法律能夠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使人們愿意在法律的框架下理性有序地解決問題;才能如人民法官宋魚水所言,“讓當事人感受到一種法律的覺悟,讓社會流傳一種法律的文化,最終形成一種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社會大變革和矛盾凸顯期,這種信仰尤為重要。一個相信法律能輸送正義的人,一定會本分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反之,當法律的大門由于種種原因被關閉,人們無法通過合法的途徑解決問題,非法的手段就會被選擇。
現(xiàn)實中,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一些非理性方式的表達,往往與當事人沒有合法的救濟途徑有關。當舉報、控告、申訴、起訴、上訴等法律渠道屢屢失靈時,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信法不如信訪,信訪不如信網(wǎng)”,“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甚至濫用私刑成為一些人解決問題的最后選擇。這值得深思。
“一旦法律喪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絕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而法律的這種力量,來自司法的善良和公正,來自權力的謙抑和自律,來自由此生成的社會理性和法律信仰。只有當法律成為人們尋求救濟的不二選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時,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才能指日可期,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有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2009年8月12日06版)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5分)
A.堅守司法的人民性,就要本著良知和正義運用法律,拉近司法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
B.政府各部門認真對待法律,引導人們在法律的框架下解決問題,才能實現(xiàn)依法治國。
C.權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對法律信仰加以呵護,就是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
*D.一些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和非理性方式的表達,都與當事人不再相信法律有關。
*E.到法院打官司應當成為人們尋求救濟的唯一選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D項中“都”絕對化,原文是“往往”。E偷換概念,向法律尋求救濟的方式包括舉報、控告、申訴、起訴、上訴等等】
13.下列對“法律信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3分)
A.法律信仰生成于司法的善良和公正,來自權力的謙抑和自律。
B.百姓通過法律反映訴求,律師維護法律渠道,是“法律信仰”的體現(xiàn)。
*C.法律信仰能否生成,取決于當事人和律師是否認真對待法律。
D.法律信仰的維護,關乎整個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當事人和律師”不對,應該是“司法部門”和“權力金字塔的各個層面”】
14.法律信仰消亡的危害是什么?請聯(lián)系本文作簡述。(4分)
【①法律形同虛設,人們不再尋求司法解決;②社會矛盾、糾紛被累積、激化;③群體性事件頻發(fā),非理性方式的表達增多;④不能實現(xiàn)社會和諧。(答對1點即得1分)】
15.你認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從哪些方面加以努力,法律才會真正被民眾信仰?(4分)
【①政府要倡導依法治國的價值理念并在社會實踐中加以躬行;②權力部門要依法辦事,認真對待法律,引導人們在法律框架解決問題;③司法部門要秉公執(zhí)法,自覺、嚴格維護法律公正;④對民眾進行普法教育,讓社會流傳一種法律的文化,最終形成一種法律的生活方式。⑤政府建立高效、及時的法律救濟途徑并保障其暢通。(應根據(jù)文意作答。答對1點得1分,答對2點得3分,答對3點得4分)】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本大題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與麥子對視
公孫欠諛
麥子的生命昂揚向上,從麥芒的鋒口上經(jīng)常可以看見陽光的鋒芒。我與麥子對視,麥子的目光讓我淚流滿面。
幼時的麥子和我很有交情,年輕時的我經(jīng)常躺在麥苗們中間,春日融融的陽光下,我的目光和她們的目光一同對視藍天。我感覺我的身體在往下生根,與麥苗的根交錯在一起,我們同時被大地處理成青春的生命,我在麥苗中間睡著了。等我醒來,麥苗已經(jīng)長高了一截,身體粗壯了起來,早熟的植株已經(jīng)開始揚花,進入了青春期,花粉成了青春痘,在她們的臉上放著光,然后飛揚了起來,有些也落在了我的臉上和身上。可惜我無法接受她們的愛情,我在想象要么我是一株健壯的麥子,要么她們是一群美麗的姑娘。其實,一大片的麥子遠比一大群的姑娘美麗,因為麥子雖是具象的東西,但它們有著相同的品質(zhì),這一大片的品質(zhì),足以在遙遠的地方引導你向上再向上。
麥子成熟的目光來自秋天,麥田里不再有水,麥子黃了,這和櫻桃紅了棉花白了一樣,到了美麗的極點。美所帶來的所有詞匯此時全都出現(xiàn)了,寬容、毀滅、留戀、放棄、轉化,成熟時常是一樣極美也極恐怖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見永久的丑惡,不常看見永久的美麗。美麗像隱私一樣,一旦公開了,演繹著的必然就是在劫難逃,即使有少許的美麗在躲避,在隱藏,她也不再美麗了,僥幸的美麗更容易遭絕殺。黃色的麥子麥芒已經(jīng)蜷曲,目光散亂,身體萎縮,它們不再用火熱的眼睛朝我燦爛地笑,只是偶爾一瞥,抱歉地一笑,似乎它們虧欠我什么,似乎它們將要還給我什么。它們在用隱語告訴我,這讓我吃驚。我在想象它們所有的一切很快都將成為標本,包括目光,這是我們最后的對視。
鐮刀過處,麥子像電影散場一樣,全都走開了,留下光禿禿的麥茬,依然向上。我在想,一個人老了以后也會像電影散場一樣從一群人中走開。就在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我的一位朋友離開了我們。他和我同歲,是我們這一群麥子里年輕的一株。對于他,我記住了很多,但記憶最深的是他的目光。他經(jīng)常在陽光下與我對視,他那小小的眼睛有神且明亮。他微笑著,實際上是我們互相微笑著,像晨風中的那一片生機勃勃的麥子。此時只有我的目光還在,呆呆地望著他的背影,逐漸模糊,他的目光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這是一處不能愈合的傷口,輕輕一碰就會滲出疼痛的血液。他在我心里鋪設了一條暗線,時刻都將像病灶一樣發(fā)作,讓我心痛,越是有感情的人越容易遭疼痛的吸附。對于一個已經(jīng)離開我們的人,也許有人會記得他,也許有人會回憶他,人群中會有一些人說一大堆有關他的話,這是許多人和一個人之間的對話,也是許多人和許多人之間的對話,但離開的人是永遠也不知道了。明年春天,我們再次在麥田里相遇,也許我們彼此都想不起昨天的事了。
我們都是一株株麥子,我們的目光和所有麥子的目光一樣。其實我們并沒有目光,我們相互對視的是精神。如果逝者有知,興許他會笑我瑣碎,因為在我所見過的麥子中,沒有一株是不會笑的。
(選自2003年第2期《散文天地》)
16.第二段中,作者為什么說“一大片的麥子遠比一大群的姑娘美麗”,談談你的理解。(4分)
【姑娘雖然擁有青春和健美,但一大群姑娘個性各異,精神氣度有別(1分);而一大片麥子有著相同的昂揚向上的品質(zhì),規(guī)模和數(shù)量使她們充滿蓬勃、澎湃的力量,更能激發(fā)人進取、拼搏的熱情(3分。在大片麥子的氣勢、這種氣勢對人的影響作用2點中答對1點給2分,兩者都答對給3分)。意思對即可。】
17.文中的“麥子”有怎樣的特征?試作簡析。(5分)
【“麥子”體現(xiàn)出了是昂揚向上、甘于奉獻、樂觀面對生活、堅忍平靜接受苦難的特征(每答對1點得1分,答對4點得5分)。以下回答形式分點給分:青春時的麥子生命力旺盛、朝氣蓬勃(1分);成熟時美麗而謙遜(1分);收割后依然向上,坦然面對生命的無常(1分)。】
18.我與麥子對視,為什么會淚流滿面?談談你的體會。(6分)
【提示:①與麥子對視,麥子的目光引起我對人生、對生命歷程的思考。青春、美麗、生命中的一切都免不了歸于寂滅。②麥子成熟、被收割,使我想到去世的友人,因而傷感。③麥子自始至終笑對生活,啟示脆弱的“我”平靜接納生活中的一切,“我”流下尊敬、感激的淚。(可以個性化解讀,從以上三個角度之一進行探究,酌情給分,最高可給6分)】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中國科學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華東醫(yī)院,已與癌癥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學家謝希德女士與世長辭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學家曹天欽一樣,她遺囑中將遺體捐獻給祖國的醫(yī)學事業(yè)。
謝希德的父親謝玉銘是中國物理學的先驅(qū)者之一,謝曹兩家是世交,謝希德與曹天欽青梅竹馬,抗戰(zhàn)爆發(fā)前,謝家從燕京遷往福建,兩人魚雁傳書,聯(lián)系不斷。
謝希德從小體弱多病。1938年,17歲的謝希德患了股關節(jié)結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堅持學英文、讀書。病愈后,謝希德落下了終身殘疾——她右側的股關節(jié)已損壞,右腿從此不能彎曲。
不久,這個纖弱的、行走艱難的東方女子憑著驚人的毅力和扎實的英語基礎,考入了廈門大學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欽赴英深造。走之前,他前往福建看望戀人,并正式向謝希德求婚。盡管她因病留下了殘疾,可在曹天欽的眼里依然美麗如初。1951年,這對有情人雙雙學有所成:謝希德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曹天欽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學位。
當時,美國已發(fā)動侵略朝鮮的戰(zhàn)爭。1951年下半年,杜魯門政府宣布:凡在美國攻讀理工科的中國學生一律不準許返回新中國!曹天欽和謝希德認為,學成歸國,報效中華,是義不容辭的使命。謝希德以結婚為由,從美國去英國,并在英國舉行婚禮。
婚后,這對年輕夫婦決定返回祖國。當時已在南洋的謝父極力反對他們回國,希望女兒女婿留在國外從事科研。一邊是謝父的反對,另一邊是祖國的召喚,面對兩難抉擇,曹天欽和謝希德最終選擇了祖國。1952年秋天,他們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沒料到,此次與老父親一別,要再相見已綿綿無期。幾十年后,她曾對一位朋友說:“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父親一直不滿意我的婚姻。但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擁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美滿溫馨的家庭。”
謝希德的大部分歲月是在復旦校園里度過的。1966年,她被確診患上了乳腺癌。當時“文革”已經(jīng)開始,手術后不到一個月,“造反派”就強令她出院,回學校接受批斗。“造反派”給她規(guī)定了每天到校的時間。一天,在擁擠中上汽車時,她傷口破裂,疼得她大汗淋漓。為了準時到校,謝希德不再乘車了,每天拖著殘腿步行到校。
即使如此,她依然牽掛著科研,也就是在那時,她的科研方向開始由“固體物理”轉向了“表面物理”。
1977年8月,謝希德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隨后又出任復旦大學校長。盡管她身居高位,但在復旦人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一位平等待人的良師益友,是可敬可愛的老太太。她不厭其煩地為許多學生和同事糾正論文及信件中的英語拼寫錯誤;她每次去北京開會,總要給愛集郵的同事寄首日封;她喜歡看足球,世界杯賽剛開始轉播,她就把兒子班上的球迷請到家里來看電視……
如今,謝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聰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國科學殿堂最美的女人。
19.文章開頭先寫謝希德先生的辭世及遺囑,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4分)
【倒敘手法(1分)。作用是設置懸念,增強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2分);與結尾形成呼應,使文章結構上渾然一體(1分)。】
20.作者稱謝希德先生為“中國科學殿堂最美的女人”,作者依據(jù)的理由是什么?請分條陳述。(5分)
【①一生都在與病魔作不屈不撓的抗爭。②患病殘疾仍刻苦攻讀并最終學有所成。③沖破政治和家庭的重重阻力,回歸并報效祖國。④事業(yè)上敬業(yè)愛崗。⑤生活中待人和善,關愛周圍的人。⑥死后捐獻遺體,一生無所保留。(每答對1點得1分;答對4點即可得5分)】
21.在人生的道路上,謝希德先生給了你哪些有益的啟示?就其中一個方面,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談一談。(6分)
【從她與病魔抗爭的角度,從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的不懈追求的角度,從她的人格魅力角度,待人處事角度,只要能聯(lián)系謝希德女士的經(jīng)歷并結合自身來闡述即可。】
五、本大題兩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根據(jù)以下情景修改、補充人物對話,要求簡潔得體。(6分)
高考前,一名同學到一家門口掛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過商店”牌匾的文具店買2B鉛筆。下邊是他與售貨員的對話:
學生:請問有沒有2B鉛筆賣?
售貨員:都在那邊擺著呢,你自己看吧。①
學生:(拿著鉛筆)新聞里說,市場上有不少偽劣2B鉛筆,這鉛筆該不會……
售貨員:什么意思嘛!我們這怎么會有偽劣商品呢?!②
學生:(仍然顧慮重重,猶疑不決)
(這時商店經(jīng)理過來了,拿出兩支削好的2B鉛筆)
經(jīng)理:___________________③(最后學生買了鉛筆滿意地走了。)
售貨員的回答使學生心中不是滋味,試為售貨員的回答換一種說法,使顧客更有親切感,心里更為踏實,但不能改變原意。
第①句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jù)情景,補上商店經(jīng)理的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有的。請跟我來,不止一個品牌呢,請慢慢挑選吧。②請你放心,我們單位是“信得過商店”。③請讓我來告訴你偽劣2B鉛筆與正牌2B鉛筆的辨別方法。(每空2分,答案要合乎語境,要得體)】
23.日常生活中常見以“人體部位”為喻的詞語,取義各不相同,使用恰當可以增加表達的情趣。請參照畫線例句,用“眉睫”以外的詞語,再仿寫兩組句子。
(6分)
造句:期末考試已經(jīng)迫在“眉睫”。取義:取眉毛和睫毛距離眼睛極近之義,形容事情已經(jīng)到了極緊急的關頭。
【答案示例:兒子是媽媽的“心肝”。取心肝是身體極重要的器官之義,比喻兒子是媽媽最親近、最疼愛的人。//高考復習到現(xiàn)在,總算有點“眉目”了。取眉目于人體頭部最上面之義,喻指事情開始有頭緒了。//劉備視孔明為“股肱”之臣,軍國大計悉由其出。取股肱為人體四肢重要部位之義,喻指孔明是劉備身邊重要的輔助者。//憑著他高明的“手腕”,終于平息了這場股市風波。取手腕是人體關節(jié)中極靈活的部位之義,喻其手段、本事。(寫對1個得3分。造句1分;解說2分,其中本義與比喻義各1分)】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哲學家周國平曾說:“我相信,驕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一樣,大驕傲往往謙遜平和,只有小驕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有巨大優(yōu)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
驕傲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驕傲是一種人生姿態(tài),驕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別。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驕傲”的看法或體會,自擬標題,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
【參考高考評分標準】
惠州市第二次調(diào)研考試語文題目答案修正意見
9.斷句和翻譯。(10分)
②此釋之,復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斃于獄中,是與民除害爾。
【②這些人如果放了他們,就又會作亂,官府往往會等他們因疾病死在獄中,這是為民除害啊。(“釋”、“紊”、“是與民除害爾”各1分)】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2)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采用什么手法寫景,表達了什么情感?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
【(2)(4分)這首詩采用A遠景近景結合,B整體寫意和工筆細描相結合,C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手法寫景(1分,答出ABC其中一個方面即可)表達了作者對A盧岵古樸生活(1分)和B高潔人品(1分)的C景慕之情(1分)。
附:[審校前原題目]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在單純寫景,但實際上重在抒情,請對此試加分析。
19.文章開頭先寫謝希德先生的辭世及, 遺囑,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4分)
【倒敘手法(1分)。作用是設置懸念,增強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2分);與結尾形成呼應,使文章結構上渾然一體(1分)。答出“突出了謝希德先生對醫(yī)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無私奉獻的精神”加1分,直至本題滿分。】
附:[審校前原題目]此文開頭寫謝希德先生的辭世及遺囑,這是什么記敘手法?這樣寫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4分)
21.在人生的道路上,謝希德先生給了你哪些有益的啟示?就其中一個方面,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談一談。(6分)
【從她與病魔抗爭的角度,從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的不懈追求的角度,從她的人格魅力角度,待人處事角度,只要能聯(lián)系謝希德女士的經(jīng)歷并結合自身來闡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