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集中注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是節省學習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最為基本的方法。集中注意指學習時專心致志。學習過程中注意高度集中時,學習者對周圍其他事情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高度注意使人的心理能量能夠集中地投入于正在進行的思維活動,使思維在特定的問題上處于最佳激活狀態,從而使人腦能夠高效地進行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迅速的知識掌握和高效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正是建立在這種以集中注意為特征的思維狀態基礎上的。通常,人們傾向于認為,智力的差異導致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明顯分化。實際上,智力差異并不是學習分化的惟一原因,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其成績落后是由于缺乏學習時高度集中注意的習慣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
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智力正常乃至優秀的學生都沒有養成學習時精神專注的習慣,這部分學生在面對高考這樣的挑戰時,會有明顯的基礎不足或思維深刻性不夠的困難。注意投入的缺乏導致了他們平時不能像其他精神專注的同學一樣積累知識和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學生上課是否分心,很容易了解到哪些學生有集中注意的問題。通過孩子對學習環境的要求,家長在家庭中也可以很好地確認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注意膚淺的問題。如果一個學生更喜歡獨自在安靜的環境里學習,而且的確專心于學習和有關問題的思考與研究,則說明該學生有良好的注意品質。一般情況下,注意缺乏深度的學生會喜歡開著電視機或聽著音樂學習,或者學習時喜歡開著門聽別人講話。這樣的學生難于在精神狀態上達到高水平的激活狀態,思維上也會缺乏應有的深刻性。
從外部因素說,噪音、其他人活動的干擾、不適當的光線和溫度等都會影響人的注意集中,環境的混亂或過分舒適也會對注意的集中產生不良影響。對于沒有能養成學習時集中注意習慣的學生來說,來自個人自身內部的干擾與中斷對注意集中的影響甚至超過外部因素的消極作用。很多學生都有一種習慣,每學習一會兒,便會找到各種理由起來活動,或是找書、找筆記本、拿幾張紙。這些習慣不僅直接引起學習活動的中斷,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習者的思維總是在一個膚淺的層面上簡單重復,而不能有縱向的深入。心理學研究揭示,許多學習和學習性質的發現與體悟,要在思維深入到一個較深的層次時才能夠完成。當學習活動頻繁中斷和思維缺乏注意高度集中的支持時,學習者的思維根本不能被預熱到高度敏感和深入的水平,因而也不能獲得真正掌握知識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至關重要的思維經驗良好的學習方法對于獲得優異的學業成績非常重要,對于輕松地獲得優異的學業成績就更為重要。學習方法好比是劃船時用的雙槳,可以讓人在前進時變得更為容易。智商固然是學習的前提條件,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視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方法比智商更重要。
(一)掌握學習方法的意義
1、有助于在校的學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們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精銳的工具、具備適當的手段。在學習活動中同樣如此。對于學生而言,適宜的學習方法就是“利器”,它可以幫助我們更順利、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課程增多了、內容更難了,這對于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僅僅停留在苦學、勤學的水平上,將很難應對學業。因此,中學生必須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將這種方法固定下來,成為一種習慣,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
2、有助于畢生的學習
在當今的知識社會里,學習已經不僅僅是在校學生的事情,一個已經邁入社會的成年人,同樣面臨著學習的問題。因為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如果不隨時學習、充電,很快就會對新技術、新知識一無所知,從而被淘汰出局。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學習不僅僅是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學習。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目的不僅是將我們帶到某處,而且應該讓我們在前進時更為容易。”老師傳授的知識是會被遺忘的,但學習方法則會使我們終生受益。
(二)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方
1、勤于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進行主動的思考,而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就不是一種有策略的學習,也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勤于思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要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通過理解知識而掌握知識,而不要死記硬背。通過理解而進行的學習是意義學習,而死記硬背的學習是機械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意義學習更牢固、不容易遺忘,并且容易發生遷移,在以后的學習中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相反,機械學習容易遺忘,往往只能應付眼前的考試,考試結束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置疑精神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對知識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會有任何進步。因為學習的本質是獲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你首先要以平常心去對待這件事,不平靜下來的話學習效率就不行了,而且你平時成績不錯,該努力就努力,到時候發揮自己的最高山流水平就行了你太緊張了,這樣不好,考起來就不能有效地發揮你應有的水平,把心放下,才初一而已,考重點不是在初三段嗎?更何況讀書不一定就要上重點有好,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效地發揮自己應有的水平,別給自己壓力你就能考得比平時好。如果你真有實力就莫怕,坦然面對,你緊張就代表你怕,反正怕也要考,不怕也要考,那有什么必要緊張?平常心對待就好,安排好作息時間,不要太勉強自己。
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再有在考試時,一定要把會做得題,答完美,做到1分不丟。遇到不會的題目,不要慌,一定把題目的已知和求,看清楚!回想老師講過的類同題目,力爭的1分是分。你要知道,大部分同學,不可能全部題都會做。關鍵是看會做得部分,誰丟的分少!!所以會做得題目一定做到1分不丟,名次就會提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