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樹立以“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
首先在開展教學之前,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 學生。他們是一群具有生命力、充滿活力的群體,而不是無意識的機器。因此我們不應該一味地采用“填鴨式”的教學而忽視學生的個性和需要。我們應該改變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沒有差別只有差異這一成功的教育理念。老師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薄弱并非天生的缺陷,而是未釋放出足夠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未得到充分的發揮。英語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掌握學習技巧。
(二) 樹立“愛生如子”的情感教育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的融洽是順利進行英語教學的非智力性因素。因此我們在實踐中要奉行“課上是師生,課后是朋友”的教學理念。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上的需求(因為大部分來自農村)。與此同時我們應堅持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他們日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認清形勢,積極響應新一輪的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樹立“素質教育,教師先行”的發展觀
新一輪的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即將全面展開,首先我們應該了解課程改革的內容和要求,指出相應的教學思路。時代的發展決定了我們必須加快知識的更新,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專業素質;以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在具體的教學中做到兩個結合即高考要求與現實要求相結合,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教學實際相結合,力求使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發展。在教學步驟上應該做到:
1、 夯實基礎
要注重聽說讀寫四能力的平衡發展。從農村來的學生聽說比較薄弱,因此應該加大訓練量,同時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 面向高考
就目前而言,高考是一項衡量學生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應該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的,從而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3、 追求實效
要堅持語言的實用性原則。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為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4、 提高素質
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教科研能力,力爭成為一名“專家型”的高中英語教師。同時要掌握信息技術,拓寬和豐富自己的教育手段。
新的形勢決定了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把基礎英語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