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部斷代歷史小說中塑造了不少典型的人物形象,而吳國大將周瑜也是其中之一。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本身就是個大人才,只可惜天妒英才,不幸早逝,我們也只能搖頭嘆息。表面上看來,他是敗于諸葛亮之手,就連他臨終前也說過:“既生瑜,何生亮?”如此感慨,也讓人不得不同情周瑜。可是實際上,周瑜并非死于諸葛亮之手,全是他“小人物”的性格所造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才能確實不壓于諸葛亮,可論到心計,周瑜可真得讓位了。諸葛亮深知周瑜殺他心切,早已看穿了周瑜的計謀,使得周瑜寸步難行,每一次施的好計都給諸葛亮攪和了,連周瑜也承認諸葛亮確實是略勝一籌。我嘆周瑜,怨他為何執迷不悟,明知自己不如諸葛亮,卻還要以小人之心與之苦斗。他清楚得知道自己心中容不下諸葛亮,卻不會退一步自我反省!
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之誓不兩“生”。他的愛用方法就是“殺”,只要把心腹大患的天才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非池中物”,頂好把劉備殺了,最后弄巧成拙,至少把劉備羈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就太平了。眼光短淺,器量狹小,正是他的致命弱點。諸葛亮幾氣周瑜,也是從此下手。
我嘆周瑜,可惜這位人才不能寬宏大量,若他真能做到這點,那定會是百姓之福,孔明之知音也!
孔子曾云:“擇其善者而從制,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雖然惋惜周瑜,卻仍要在他身上取得知識,取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