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師提問要有啟發性,切中關鍵處,問在學生難于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忽略之處。要進行點撥,既要“點出”問題的關鍵,“撥動”學生的思維,又要點出思維的起點,撥正思維的方向。點,是為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撥,是為了疏導學生思維通路,啟發想象,規范思維
2、定向點撥,疏通脈絡,理順思維,捕捉線索。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逐層推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就必須依靠定向點撥,層層設“卡”。當然,設“卡”點撥的用意在于疏導學生思維,使之沿著教師的思路向前發展。因此,設“卡”不能過高、過嚴,應根據課文的實際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遵照一定思路,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思維延伸。
3、轉換點撥,層層鋪墊,構筑臺階,攻克難點。教學時遇到坡度陡、難度大的問題時采用鋪墊辟路、轉換點撥的方法,在學生思維的通路上筑上一些臺階,變陡坡為慢坡,使學生的思維順序稍作變通,憑借自己的努力,通過難點,解決問題。
4、教師要創造條件,提供機會適時點撥,讓學生把隱藏的認知過程充分顯示出來。一句話,要鼓勵學生求“新”、求“異”。這樣,學生的個性品新思維才會得到培養。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對所提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獲得新的發現。這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為某些創新提供契機。這是因為多角度的思考,帶給學生的是新異的刺激性,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反射,就會在大腦皮質的相應區域內引起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為一些創新的思想的產生,提供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