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初一、初二兩年的
教學,
學生在聽、說、讀、寫諸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進入初三年級后,我 們面臨的任務是如何抓好學生的讀、寫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閱讀水平;提高閱讀理解和寫的正確率 。
在聽、說、讀、寫全面訓練的基礎上不同階段略有則重。學生進入初三后,在繼續發展聽、說能力的同時 要重視培養他們的讀寫能力,使其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我們學校初三年級組從開始使用九年制義務
教育初中
英語新教材以來,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并根據每一冊教材的教學任務及學生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認真學習,領會新大綱精神,分析、研究、熟悉教材,制定 出各學年的教研課題。如:
初一:抓好書寫能力的培養,搞好語音入門教學。
初二:注重朗讀訓練(集體朗讀、個人朗讀)
初三:認真抓好中心課文讀、寫能力的培養。
為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的有效教學時間,我們根據第三冊課本教學內容的設置,每單元用4―5課時進行教學;
教師在備課時以“單元”為單位,集中擬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詞匯、短語、語法、固定搭配 及難句分析等。將教材中故事性強的課文和生活語言較豐富的對話作為教學的中心內容,也作為訓練學生讀寫能力的語言材料。如:
LESSON 2 English Names
LESSON 6 The Relay Race
LESSON 10 In Class with Miss Zhao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
LESSON 22 The Lost Book
LESSON 18 A Traffic Accident
LESSON 26 Misforgetful
LESSON 30 The pan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
LESSON 38 Mr Green’s Problem
LESSON 42―43 Thomas Edison
LESSON 46 Getting Ready To Go
LESSON 54 Christmas Day
在教學中我們采取以下措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掌握學習內容。
1、每單元的第一課時用于集中識詞,句型操練, 為中心課文的教學作好準備。在中心課文教學中,首先讓學生進行快速默讀,然后參照練習冊的問答題檢查學生是否理解課文大意。并根據課文的深淺程度,分別對 好、中、差生進行提問。對部分回答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采取啟發,提示,引導等方式使他們順利地完成回 答。對在回答中存在的語音,語調、語法錯誤,教師可等回答結束后,再進行集體講評和總結。
2、快速默讀之后,教師首先給學生做示范――進行復述, 用較慢的語速,以便學生能抓住“Key words”
抓 “key sentences”學著復述。第二次再上中心課文時同樣也要求學生閱讀三遍,讀完第一遍后,要求回答 文章前提出的問題;讀完第二遍后,要求回答練習冊中的問題;讀完第三遍后,要求優等生當堂進行復述(盡量脫書),然后教師口頭刪減和完善。這樣也有利于中,差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進行模仿練習。對“復述”內 容較好的練習要求以書面形式寫出,并張貼在本教室的墻上供全班參考。這樣對中,差生也增加了一定的學習 機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
3、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課文縮寫, 改寫作業進行直接批改(其它形式的作業要求進行全班性批改), 并對普遍出現的錯誤進行全班性講解。但對口頭復述情況較好的,尤其是沒有語法、語音、語調及搭配等方 錯誤的學生,對語言表達流利、邏輯性強,回答符合課文內容的學生,可免書面作業。
4、力求在45分鐘里抓住有效的時間,對好、中、 差生分別提出不同要求,充分依靠學生中20%―30%的 骨干力量,每人帶動2―3名中、差生。協助教師完成和鞏固當天的教學內容。他們的主要任務是:
(1)課文朗讀,復述。
(2)單詞記憶,拼寫和鞏固。
(3)課文回答,復述(口頭)。
另外,我們還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經常召集學習骨干會,以便教師(尤其是科任教師)能盡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班級的任課教師將一些課外閱讀短文或課文打印出來 貼在班上,有改錯、縮寫、改寫等多種形式的練習,鼓勵大家參與。改寫主要是根據短文內容, 從不同角色的 角度進行改寫, 例如:Lesson 18 “A trafficAccident”這一課中的“LiLei”、“Jim”、“WeiHua”、“ Gate Keeper”和“Teacher”,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任何一個角色。好的學生選“Li Lei”,這個角色 可從頭到尾地把事情發生經過說一遍,這要求學生有較豐富的詞匯量和熟練地語言技巧,同時也是學生充分顯 示自己語言才能的好時機。英語程度較差的學生可選“teacher”、“gate keeper”這類的角色這樣就只要求 說故事的一部分。
短文改錯的訓練是為了配合教科所單元檢測題中改錯題而設置的(失分率較高的一種題型),這種題型的 訓練既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識別能力,加強了基礎訓練,較好地做到了“溫故之新”。
我們以上這些工作得到了各班班主任教師的大力幫助,對那些經常參加課堂教學活動、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的學生每人每周加1―2分,同時也使那些操行評分扣得較多的學生有一次加分機會,這樣可吸引一些差生,一 種“不服氣”心理激勵著他們踴躍地參加到學習的行列之中。
一學期來,我們已多次開展了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已慢慢開始適應。口頭復述能力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對 課文的邏輯性、綜合性理解正在逐漸提高,閱讀速度明顯加快(在五分鐘之內能看完一篇250―300左右詞匯的 短文并能迅速完成回答)。
在初三年級第一學期期終考試,我們在兩個普通班100 名學生抽樣調查中,重點對綜合閱讀題A、B、C三種 題型進行統計,閱讀題總20 分,獲12分以上的占87%,其中:
A組――閱讀短文、判斷正誤,獲滿分的(5分)占89%;
B組――閱讀短文、選出符合短文大意的句子,獲滿分的(5分)占90%;
C組――閱讀短文、完型填空,獲滿分(10分)的占75%。
以上是我們在初三年級如何抓好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方面所做的一點探索,是加強口頭復述,課文改寫, 改錯等基礎訓練,提高學生讀、寫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一些措施,也是一種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這是我們 在教改中所做的一點努力,有許多地方還有待于摸索,整理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