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義
現代社會的交際,聽說讀寫都不用文言,(除臺灣寫應用文還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對文言是"聽不到,說不出,讀不懂,寫不了",那么高考為什么還要考文言文呢?
其實高考考綱的制定是由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決定的。大綱對中學生掌握文言文知識方面有明確規定,認為"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引人教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語)其依據在于:
1、 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
2、具備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現代漢語水平,提高語文修養。
⑴、從漢字的發展方面看,辨析現代漢語的語素要有古漢語的修養。
⑵、從篇章方面看,多讀優秀的文言作品,它那嚴謹的布局、簡潔的行文對提高現代文 寫作水平有幫助。
⑶、從文學鑒賞方面看,要了解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態,非有中國古典文學修養不可。
建國以來,大陸的整體的語言表達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趨勢,傳媒和文化人的語言表達失去典雅和古風,變得淺白化和粗俗化。這實際上就是整個社會輕視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脈被切斷的惡果。事實上,以現行的香港中國語文教材來看,中一 30%,中二 35%,中三50%,中四中五50%~80%。文言文到了高中階段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2001年新一期《中學語文教學》雜志"問題之鑒"欄目中韓軍論述了"百年中國語文教育的八大關系"中就曾指出了"偏了白話,應重視文言"這一語言教育的百年弊癥。
單從1993年至2000年高考情況看,高考文言文權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趨勢,分值從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0年的12%(20-18分),題目設置也由最初的八題減到98年的七題到99年、2000年的六題,是不是屈從于現實的擠壓呢?…… 慶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來人們對中國語文舊有教育進行的深刻反思的影響,人們對文言文的重視程度有了一定的轉變,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為高中語文教學晴雨表的高考將作何調整,值得大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