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試題已進入中考閱讀測試卷中,這是中考改革試題“穩中求變”的“變”的方面。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的多元化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種解題思路和唯一答案,注意肯定學生的創見,使答案的界定有一個合理的自由度,鼓勵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掌握解答這類試題的技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熟悉開放型試題類型。
1. 模擬仿寫類。
如閱讀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中第5、6兩段對春風、春雨的描寫后,要求用一個比喻句把你對春風的感受寫出來。題干中還有一句提示性的話我們必須抓住:“對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會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它啟示我們,在解答這道題時,首先要多角度思考,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 關鍵是看能否打破思維定勢, 敏捷而靈活的思考問題。 例如:同樣面對春景, 有人高歌:“春色滿園關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樣面對秋景,有人但見明麗金秋,碩果累累,有人卻見秋風蕭瑟,清秋凄婉。
朱自清把春風比作“母親的手撫摸”, 非常形象地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在思考中, 可以從春風“溫煦”的角度進行求同思維, 造出“煦暖的春風拂面而來, 就像疼愛你的人用溫暖的手輕撫著顏面”的句子。也可以從“春寒料峭”的角度進行求異思維,造出“春風不著肉, 好似尖刀割”的比喻句。由于對春風的感受各異,加上所比的事物不同, 所以這道題的答案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但必須符合以下兩點要求:①要寫出對春風的感受;②必須用比喻句,把這種感受寫出來。
2.篩選提取類。
例如:文章細致地描繪了春雨的特征,回憶你讀過的古詩, 寫出一句能表現這種特征的詩句。
這類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它要求考生在記憶的倉庫里搜索讀過的描繪春雨輕盈,細密特征的詩句。諸如:“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沾衣欲濕杏花雨”都符合答題中的兩個要求:①描繪春雨的特征。②古詩句。
3.續寫補寫類。
下邊是一段課外文的閱讀題,題目是《根的聯想》, 在作者看 來樹根的奉獻同春蠶、蠟炬的奉獻相比,更深的意義在于樹根為了更好地奉獻而不斷壯大自己。 與其把老師比成春蠶、蠟炬,不如把他們比成樹根。
為了講清這道題, 這里選錄了一段文字。
不僅老師, 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我們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但更重要 的是不斷壯大自己。一個醫生只有不斷學習新的醫療技術,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獻;乙社會需要我們的奉獻精神, 更需要我們 有更大的奉獻才能。
依照畫線的句子, 在乙 處補充一個論據,要與上下文內容一 致,語氣連貫。
這道題更能體現出開放性試題的特征,又有一定的難度,不可能也無法設置統一的標準答案。但不等于說這類題無從解答。關鍵是要找準切入口,從分析原文中的這個事實論據入手,看一看它和上下文的聯系。“只有不斷學習新的醫療技術”這句是承接上文“不斷壯大自己”的,而“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獻”是和下一句“社會需要我們的奉獻精神,更需要我們有更大的奉獻才能”緊密銜接的,因此,所補論據應包含兩層意思:①吸收,壯大自己; ②奉獻。考慮到上下文的內容一致,語氣連貫,這兩層意思必須按先后次序,不能調換。接著我們就要廣開思路,從例句開始拓展,由老師到醫生,再到工程師、科學家,甚至想到從事各行各業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吸收,壯大自己,然后才能奉獻的問題。例如:“一位工程師只有不斷開辟新的領域,才能使自己發揮更大的作用。
4 提煉表述類。
如閱讀了汪曾棋《多年父子成兄弟》這篇文章后,設置了這樣一道題:你對“我”的父親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寫出來。(不少于60字)
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結束句),父親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然后理清文章圍繞中心句進行敘述的三層意思:第一,父親對我的學業是關心的,但不強求。第二,作為一個父親,常常保持一點童心。第三,由于父子之間有點“沒大沒小”,因此家庭充滿人情味。顯然,這是一位好父親。在以上提煉的基礎上把握以下兩點,即可正確表述出來:①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看法。②要寫出這種看法的根據。
5、設例改寫(補寫)類。
閱讀了美國海倫 凱勒的題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文章,設計了這樣一道題:
④我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讓每一個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該有多好。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 。
在第④段的結尾填上一句與“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相對稱的句子。(提示:根據“瞎上幾天、聾上幾天”的意思來填寫。)
解答這道題,首先要仔細分析與要求我們填寫的句子相對稱的句子:“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是根據“瞎上幾天”的意思來填寫的,那么根據“聾上幾天”的意思可填出:“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快樂。”
二、掌握開放型試題解答方法。
1、 祛除畏難,確立自信。
一見閱讀理解就怕,一見陌生題就回避,要么就連自己也不知所云地胡寫一通,這是課外閱讀題解答的最大心理障礙。要解答好這類題,必須確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學習觀。其實有的閱讀文章雖然陌生,只要祛除畏難,確立自信,認真揣摩,是不難解答的。如:
閱讀《陋室銘》第一段,改寫下邊句子中畫線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和寫陋室環境的一句同樣的修辭格。
原句:山間炊煙裊裊,如絲如縷;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詩,又像一幅畫。
這題屬“設例改寫類”。首先明確要改的是句子中畫線部分,并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和寫陋室環境的一句同樣的修辭格。認真搜索,不難找出寫陋室環境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再進一步分析得出:此句用的是“對偶”修辭格。這樣,題目是要求我們把畫線句改成和上一句對偶的句子。畫線句中的“江河”與“山間”相對,“帆影”和“炊煙”相對,“片片”和“裊裊”相對。“像詩像畫”和“如絲如縷”相對,這樣,就把畫線句改成“江河帆影片片,像詩像畫”以和“山間炊煙裊裊,如絲如縷”構成“對偶”修辭格。
2、 善用積累,巧取信息。
背誦名言名句和名篇,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既是“大綱”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更是為現在的寫作和將來的運用儲備更多的語言精華。正因為如此,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越來越重視對“語言材料積累”的考查。這類考查除體現在中考語文試卷上的默寫外,還出現在如下的開放型試題上。
閱讀《無翼鳥的聯想》,默寫古詩詞中字面上含有“鳥”字的詞句,并注明作者或標題(不限課文)
這題屬“篩選提取類”。學生平時背誦積累了許多古詩詞,現在要從記憶的倉庫里取出的是“帶鳥字的詩句”,這就有一個“回憶再現,巧取篩選”的過程。學過的詩句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等就有許多。
3、 認真閱讀,仔細揣摩。
認真閱讀,深入分析,仔細揣摩,反復推敲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前提與必備素質。大凡粗心的學生往往是與正確的答案擦肩而過,失之交臂而悵嘆不已。我們要防止出現那種不仔細閱讀,而只從選文中支離破碎的尋找答案的做法。如:閱讀《駱駝賦》,根據本文內容,請你為范介民寫一份“個人簡介”。
這題屬于“提煉表述類”。文章沒有系統介紹范介民,而把他的有關事跡穿插在整篇文章的記敘、描寫之中。現在要為范介民寫“個人簡介”,首先要在整體閱讀感知的基礎上思考“簡介”的一般要點,諸如:姓名、性別、年齡、籍貫、職業、主要事跡等,然后在文中搜索檢擇,提煉取舍。
4、 合理想象,自然聯想。
小說是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的重要材料來源之一。有一篇題為《窗》的小說,大致內容是:某醫院狹窄的病房里,住著兩位重病人,一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他每天為病友講述“窗外的景色”,這全憑想象編出來的,他所以這樣做是想在生命最后階段為他人送去一些快樂,用對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表現了臨終前仍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不靠窗口的病人津津有味地聽著,仿佛親眼看到了窗外的一切。他突然想到:緊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一天晚上,靠窗口的病人停止了呼吸,醫護人員按另一位病人的要求把他挪到窗口的那張病床上去,當醫務人員剛一離開病房,這位病人就掙扎著支起身子,氣喘吁吁的探頭朝窗口望去。
小說結尾是這樣一句話: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
試題是這樣設計的:“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根據人物和小說情節,發揮想象,用兩三句話續寫“他”的心理活動。
這題屬“續寫補寫類”。“窗”是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由窗外引起的故事恰如洞悉人們內心世界的“窗口”。當這位急不可待想臨窗觀景的病人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時,一定思緒萬千,他會想到些什么呢?
他會想到原來那位靠窗病人為他講述“窗外美景”的用意,也會想到那位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給別人帶來快樂的靠窗病人關心同志,為他人著想,不讓人寂寞的善良心意,當然也會為自己的自私心理感到慚愧。認真閱讀了小說,仔細揣摩了文章作者的用意,這樣的題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5.思維發散,聚合篩選。
有一篇題為《夾竹桃》的文章。其中第四段是:
我幻想這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有這樣的韌性,能這樣引起我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題目要求:文章第④自然段從“我幻想它是地圖”到最后末尾的描述充分展現了作者豐富奇妙的聯想和想象。試以“風雨中河邊懸崖上的一棵樹”作三種以上的聯想和想象,再仿照這節文字的句式作描述。
這題屬模擬仿寫類。是一道思路開闊,想象豐富而又無法有一種統一答案的題。聯想和想象時切不能忘記借鑒參照《夾竹桃》中這段文字。這里試作一仿寫:
我幻想它是一位慈愛的老母親,我見她頂著風迎著雨,佇立在懸崖上,仿佛在盼望著遠航兒子的平安歸來;我幻想它是一位無畏的勇士,我見他用手抹去滿臉的雨水,面對著滔滔的河水,振臂喊道:“不管怎樣,我也要過河去。”我幻想它是一位善良的長者,我見他在風狂雨驟之時,總是堅持守在懸崖上,為迷路的跋涉者指路導向。
要提高解答這類開放型試題的能力,應在發散思維的同時,進行聚合篩選,即對發散思維所得到的多種結果進行比較,從中選擇出一個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