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文化常識
1.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收集了從______初年到_______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_______篇。按音樂不同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伐檀》和《碩鼠》是選自《 》。《詩經》的__________有"賦""比""興"三種,其中《碩鼠》主要運用的是_______。
2.《詩經》的形式主要是____言詩。廣泛而深刻的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精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
3."楚辭"的主要作者是__________。
4.《 》是屈原的代表作。
5.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是________和________。
6.漢大賦興盛的標志性作品是枚乘的《 》。
7.漢大賦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性作家是________。
8.兩漢歷史散文達到高度發展階段的標志是《 》,它開創了傳記文學之先河。
9.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 》,作者_______。
10.最長的一部長篇敘事詩是《 》,它和《木蘭詩》合稱"___________"。
11.東漢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志是《 》。
12.建安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三曹"和"七子"成就很高,其中"三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3.東晉詩人陶淵明,開創了_______詩一體,大大提高了五言詩的藝術水平。
14.齊梁時期,出現了劉勰的《 》和鐘嶸的
《 》等專著,標志著我國古代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發展的高峰。
15.唐代的詩最繁榮,宋代的詞最興盛,所以文學史上有"______"和"______"之稱。
16.被稱為"李杜"的是________、_________。"小李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詩人中最杰出的人是______
和________。
17."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_________的詩句。
18.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作家是_________。他的長詩代表作是《 》和《 》。
19.宋詞有"婉約"和"豪放"之分,"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是________和________,"豪放派"的代表詞人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0.唐代的古文運動是一次重要的文體改革運動,倡導者是_______和_______。實際上"古文"是新體_______。
21."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元雜劇最有名的作家是__________。代表作是《
》、《 》等。他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23.《 》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
24.明清四大古典小說是《 》、《 》
《 》、《 》。
25.被魯迅譽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的作品是《
》、《 》、《 》、《 》。
26.我國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說是________的《 》。
27.標志著中國長篇小說從內容到形式的成熟的是吳敬梓的《 》和曹雪芹的《 》。
28.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是_________。他小說的代表作是《 》。
29.我國最早的新詩集是________的《 》.
30."左聯"的全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我國報告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_________的
《 》。
32.茅盾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是《 》。
33._________的詩集《孩兒塔》被魯迅推祟為"屬于別一世界"的詩。
34.文學史上"風騷"并稱,其中"風"指____________,"騷"指___________。
35.四書五經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其中"四書"指《 》、《 》、《 》、《 》,"五經"指《 》、《 》、《 》、《 》、《 》。
36.古代用"干支"紀年,其中"天干"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師說》一文中有"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其中"六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語出《 》。
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語出
《 》。
40."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剌虐入木三分"這一對聯是__________作家的寫照。"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王維的《 》。
二.作家、作品
1.魯迅,原名________,字_____,我國偉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小說代表作是《 》。小說集有《 》、《 》和歷史小說集《 》;散文集《 》;散文詩集《 》;雜文集《 》、《 》、《 》、《 》、《 》等。其中我們學過的《記念劉和珍君》選自《 》,《藥》選自《 》,《拿來主義》選自《 》,《為了忘卻的記念》選自《 》。
2.茅盾,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我國偉大的革命文學家。長篇小說表作是《 》,農村三部曲《 》、《 》、《 》。他和散文《 》和《 》被稱為散文的姊妹篇。
3.夏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戲劇家,戲劇代表作有《 》、《 》等。他的報告文學《 》被稱為我國報告文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4.老舍,原名_________,字______現代著名作家。長篇小說代表作《 》;話劇代表作《 》;他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____________"的稱號。
5.朱自清,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我國著名的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毛澤東同志高度贊揚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散文代表作有《 》、《 》等;散文集有《 》、
《 》;散文詩集有《 》。
6.臧克家,著名詩人,被稱為______詩人,______詩人。
7.葉圣陶,原名________,字_______,著名教育家,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 》,童話集《 》。
8.沈從文,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文物研究專家。小說代表作《 》。
9.郭沫若,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四川樂山人,著名作家、詩人,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詩集《 》是我國第一本新詩集。我們學過其中的《爐中煤》,它的副標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巴金,原名________,字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小說代表作:激流三部曲《 》、《 》、《 》。愛情三部曲《 》、《 》、《 》。
11.聞一多,現代著名詩人,格律詩派代表人物,他的第一本新詩集是《 》,第二本詩集是《 》,同時他也是著名"七子之歌"的作者。
12.孫犁,原名_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人物。他的小說以"清新自然"的散文風格而著稱。代表作《 》。
13.曹禺,原名__________,現代著名劇作家,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創作于1934年的《 》,它的問世,使中國有了可以同世界優秀劇作上媲美的話劇作品。
14.司馬遷,字______,_______(朝代)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代表作是《 》,它是我國的第一部記傳體通史。它的原名是《 》,是司馬遷歷時十余載而成的一部傳世之作。全書共_____篇,52萬多字,共分為五部分:8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成就最高的是______和_____。它開創了記傳體之先河,被列為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本書被魯迅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學過的《鴻門宴》選自《 · 》。
15.王安石,字_______,號_______,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十七世紀世界著名的改革家。作品都收集在《 》。作品《游褒禪山記》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蘇軾,字_______,號__________,北宋眉山人,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他父親_______和弟_______合稱"三蘇",有"蘇門三父子"之稱。作品《石鐘山記》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宋濂,字______,號________,明代文學家。被明太祖譽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
18.蒲松齡,字_______,一字_______,別號_________,
世稱___________。山東淄川人,清代著名文學家。文言短篇小說集《 》。
19.李白,字______,號_________,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________"。代表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又名《 》,文中最能表現作者高尚人格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杜甫,字_______,號_______,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尊稱為"________",他的詩被譽為"________"。代表作有"三吏"《 》、《 》、《 》,"三別"《 》、《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屈原,名_____,字______,戰國后期______人,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長詩代表作《 》,作品集有《九歌》、《九章》等。其中《國殤》選自《 》,"國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白居易,字______,號_________,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作,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創作方法。長篇敘事詩《琵琶行》和《 》是他的代表作。《琵琶行》一文中最能表達作者愁緒和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柳永,原名_______,字_______,北宋婉約派詞人。
24.辛棄疾,字_______,號_______,南宋豪放派詞人。
25.羅貫中,名______,號_________,明末小說家。代表作《三國演義》的全稱是《 》,它是一部著名說,代表著我國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全書共_______回。
26.孟子,名______,字_______,戰國中期_____家學派代表人物。主張"性____論",作品收集在《孟子》一書中,是"四書"之一,全書共_____篇。《魚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荀子,名_____,戰國后期趙國人,古代思想家,儒家學派后期代表人物主張"性____論"。《勸學》中"勸"的解釋為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論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韓愈,字______,唐代著名作家,詩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師說》選自《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
29.沈括,字_____,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政治家。代表作《 》。
30.曹雪芹,名______,號_________,清代著名作家、詩人。代表作《紅樓夢》又名《 》,《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線索人物是________。
31.賈誼,西漢人,《過秦論》的體裁是一篇_____文。"過"是__________的意思。這篇文章被魯迅譽為" 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關漢卿,號______,大都人,著名戲劇家。代表作有《竇娥冤》、《單刀會》、《拜月亭》等。其中《竇娥冤》的全稱是《 》。
33.湯顯祖,字_____,號______,江西臨川人,明代杰出戲劇家,主要作品《牡丹亭》,它的全名是《 》。
34.劉鶚,字,_______,筆名______________ 清末人,他的《老殘游記》是"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35.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______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他的四大悲劇是《 》、《 》、《 》、《 》。
36.莫泊桑,____國短篇小說家,與_________和_________被稱為"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是《 》。
三.文體知識
1.記敘是作者把外界的事物客觀的表述出來,這種表述有兩種方式:一是__________,是空間的;一是_____________,是時間的。《風景談》一文屬于________,《包身工》一文屬于___________。
2.作者通過文章內容所要表達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對材料的處理通常分兩方面: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選取材料的三個要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標志是__________。
4.按照人物活動和空間方位變幻的順序來寫的叫_______。《雨中登泰山》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__。后總體上看是以___
________為順序。《火刑》一文主要采用的記敘順序是_______。《獵戶》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
5.廣播稿、解說詞、演講詞的共同點是_________。其中口語化特點最為突出的是__________。
6.散文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常見的說明順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說明事物的不同部位的情況,宜用________順序;說明事物內在聯系,宜用________順序。《氣質與性格》是一篇_______說明文,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順序。
8.常見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幾種。
9.記敘文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_。文章一般都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其中記敘是議論或抒情的________,議論或抒情是記敘的______。記敘文中的議論潰見的寫法有三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敘中的抒情一般分為兩種: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離不開你》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____。
11.《梅園新村之行》是一篇_______,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個特點是__________。
12.說明語言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13.議論文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恰到好處》一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廣告和說明書是兩種與______________緊密聯系的應用文。它們要體現____________的原則。
16.詩歌的主要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主要特點。
17.詞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沁園春·長沙》一文中,"沁園春"是________。
18.《紅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線索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精神。本文主要采用的寫作方法是_________。
19.《爐中煤》一文作者把祖國比做____________,把自已比做_____________,傾訴了眷念祖國的火熱感情。
20.《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指_________
__________,"比"指__________,"興"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1.詩有古體詩和近體詩之分,《夢游天姥吟留別》屬于
_________。
22.論據基本上有兩種:_________和_________。常見的論證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例論證等。《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一文是用________論證的典范。《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一文最有特色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
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議論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講講實事求是》一文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
24."掌握的材料的基礎上,經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創造出新的形象;或對不在眼前的事物、沒有發生的事情,設想出它的具體形象。"這種方式叫__________。
25.《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_。
26.簡報按使用范圍和用途不同可分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幾種。簡報的寫法可分為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讀書筆記的種類可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小說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是小說的第一要素。
29.書信的種類很多,其中常見的專用書信有賀信、申請書、________、_________等幾種。書信的與法應注意四個方面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給母親的信》一文的體裁是__________。
31.一般日常書信有七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封。
32.新聞又稱_________,它是用事實說話,篇幅短小,通常有五分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語。
新聞的五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一方的體裁是_________。
34.計劃一般都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部分。計劃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5.寫總結要注意三點:一忌________,一忌_______,一忌________。
36.讀書之后,有所感觸,受到啟發而寫下的心得體會叫_________,根據寫法的不同可分為三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讀詩有感》一文屬于_______________。
37.調查報告一般可分為三個部分:______、______、______。
38.文藝評論有兩種: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屬于____________。
39._______是戲劇演出的依據,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0.元雜劇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組成。文中【正宮】
是__________。【端正好】是__________。
四.名句、名段
1.忍看朋輩成新鬼,____________________。
2.橫眉冷對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一覽眾山小。
4.豈愛秋墳鬼唱詩,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春風不度玉門關。
6.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_。
7.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無人知是荔枝來。
9.恰同學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峽出平湖。
11.別君去兮何時還?___________________,須行即騎訪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安得廣廈千萬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旌蔽日兮敵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猶抱琵琶半遮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無聲勝有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識。
15.多情自古傷離別,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為此者,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日月朝暮懸,____________________。天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